全面理解全教会精神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实验中学校长 慎玉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教育现状,描绘了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作为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通过学习,我更深切地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通过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坚定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一、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办学方针
1、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必须把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终生发展奠基。素质教育不是应付书本,以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
3、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次全教会,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是因为这是未来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不是针对少数人提出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国人才培养的薄弱点,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迫切要求,确立这一重点,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
二、突出改革创新,做好学校教学工作
l、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学校教育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应当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方法,不但要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问题的兴趣,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明天的发展服务的,应试压抑学生积极性,造成厌学,对学生终生发展不利,损害学生长远发展的潜力。素质教育不仅是改革应试弊端,而且要以学生明天的发展为本。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要让学生在自身遗传、环境、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自身所能达到的发展。
2、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人当人来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不是抽象意义的人,是有个人愿望、意志和需要的人。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进行体验、消化、吸收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现代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过程,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服务,是改变教师主宰、统治课堂的满堂灌,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重要课题。在知识面前,师生是平等的,教师的优势只在于比学生先知。所以,必须改变教师君临天下的位置,不再当传道者和现成真理提供者的角色,而更多扮演学生朋友、顾问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张扬创造条件和氛围。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消化,而不要一味强调记住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要循循善诱,提倡举一反三,让学生有机会,有可能从学习中变被动、从属地位为主动、主体地位。
3、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次全教会上又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把创新精神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要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的。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萌发和创新精神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创新潜能,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去思考,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方法,发现真理,从而使他们获得某些情绪体验。也可以让学生直接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学习发现用他们所学的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学校内涵
1、扎实推进“三名”工程,促进教师学习发展。我们要求全体教职工不断地加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教孩子三年,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理念,教孩子学会学习,教孩子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良好健康的人格的形成,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加强培训、负重加压、成果展示“三管齐下”,把“三名”工程做精做实。组织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赴名校学习取经,推荐精品课例,进行教师说教、同课异构,使教师能在开放、多元的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对申报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实行“压担子”,让其负重成“名”。通过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让其展示才能,发现不足;通过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打造自我,提升自我;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让培养对象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过程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举办“教改成果展示周”活动,积极推介其科研成果,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幅射作用。
2、抓好“全员育人”的落实,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为每个学生创设“不好意思不好好读书、不好意思不好好做人”的氛围。
每班学生分成8—9个小组,根据学校的规范条理,制定本班的综合素质测评周周看细则,让一部分孩子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另一部分经过努力,跳起来也能摘到桃子。所有导师都可以按照本班的综合素质测评细则对学生进行加扣分,小组间推磨评价与班级综合评价、学科教师评价相结合,每天反思课反馈一次,每周根据积分对每个学生都有评价,以等级形式呈现,分A、B、C、D四等,每周只有加分或者不加分也不扣分的学生为A等,加分大于扣分的学生为B等,加分小于等于扣分的学生为C等,只有扣分或严重违纪的学生为D等,各等级学生人数不限。期中、期末将每个学生的周等级转化成分数,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定出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在导师评价方面,我们实行师生捆绑评价,导师评价方式与小组评价方式类似,每周以等级形式呈现,分A、B、C、D四等。
3、精细流程管理,突出“高、严、恒、实、效”。一是对全体行政会议成员提出自身素质提升“八项要求”,做“实中精神”的带头履行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带头兵形象,积极投入到干事创业的热潮中来,在团队中有效地实施思想引领、业务引领、行动引领。二是加强部门工作的领导管理。各部门真正将“全方位立体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强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并坚持“日日有小结、周周有反馈、月月有考核、期期有汇总”,坚持思想工作贯穿始终,提高工作成效。三是加强对常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评比、通报力度。各部门实行双周工作报告制度,并以“工作简报”的形式发放到每一个领导和教师办公室。加强对后进者的鞭策和表现突出的先进人和事的宣传力度,树立正气,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环境。四是规范学生管理,强化“实验中学学生特殊品质”的形成。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家长感觉到学生在实验中学的变化,视孩子进入实验中学为骄傲;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学校的规范,知道什么样的事该做,怎样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学会反思;让社会形成一个共识,实验中学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上一篇:济源市实验中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下一篇:济源市实验中学2010年特色亮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