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事 石红波
宝剑锋从磨砺出
——记市实验中学石红波和他所带的田径队
文章来源 实验中学 作者 李培兴
“市实验中学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蝉联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连冠’。”随着今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尘埃落定,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顿时在实验中学炸开了锅。
鲜花因盛开而美丽,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长年刻苦训练,哪有“一舞剑器动四方”的骄人佳绩?成绩的背后,埋藏着体育组石红波等老师带领学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甘苦。
石红波,32岁,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市实验中学田径运动队主教练。这个在黄河岸边长大的铮铮铁汉,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责任心,以一股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带领全体队员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走来。
家人的支持给了他无限动力
石红波老师2006年9月由政教处调到体育组,开始了他的田径队训练生涯。在体育组其他同事的推荐和帮助下,学校组建了第一支田径训练队,面对20余名素质参差不齐的队员,石红波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出个名堂,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满意。
开始训练了,可是学校的体育器材缺口较大,仅有的部分器材不是老化,就是不适合学生使用。石红波老师于是开动脑筋,自制适合学生训练的体育器材,在不增加学校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他利用星期天在家自制橡皮带,还让父亲到市场上自费购买来四个汽车轮胎送到学校,用于训练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和韧性。
搞体育训练需要放弃大量的休息时间,面对新婚不久的妻子,石红波深感愧疚,深明大义的妻子对他的工作十分支持,从来不会因为家事而影响丈夫工作。后来,石红波的儿子出生了,但他把满腔的热情全部投入到了体育训练中,很少给予儿子及家人应有的关照。
队里规定,每天6时至7时,下午课外活动是田径训练时间。每逢这时,石红波总会早早来到训练场,针对不同队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哪个动作应该如何练,训练结束后,他和队员一样,汗水湿透了运动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5月,石红波所带的田径队代表学校第一次“披上战袍”出征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4月,在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初中组第一名。
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
打铁先得自身硬。石红波毕业于焦作教育学院,他知道自己的底子和水平,为了提高业务能力,他参加了自学考试,并取得了河南大学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他平时博览群书,自费购买田径训练和运动与营养方面的书籍,多次到外校向同行学习请教。这些都使他对田径训练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执教和带队水平提高了,并总结出一套适合青少年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他认为,只有脑子也动起来,才叫真正完整的运动。在每天几个小时训练中,他都想尽一切办法调动队员的兴趣,使他们精神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做任何训练都很到位。在石红波教练的影响下,队员们也善于学习,在训练中发现问题,也学会寻找解决的方法,技术提高很快。
自担任田径主教练后,石红波就树立了为济源教育体育事业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他率先垂范,顽强拼搏,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五年如一日,从未休息过节假日,更没有无故耽误过一堂训练课。妻子常说他是傻子,就连过年也休息不了几天,初六就又回到了训练场上,他的行动感动了训练队的每一位队员,队员们的训练更加吃苦、自觉。
训练场上,他严格要求,哪怕是一个极小的运动动作,都不会放过每一个队员;场下,他又像大哥哥一样爱护学生。他常说:“教育是良心活,家长把孩子交到他手里,他就要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九年级11班队员武家风,从八年级开始才接触田径,起步较晚。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基本功较差,发展潜力不大。可是石红波却告诉他:“别人都说你练不出来,但是只要肯吃苦,善于动脑筋学习,你就能成功。”石教练良好的品德影响了武家风,也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一年来,在石红波的精心指导下,武家风已成为实验中学田径队主力,在今年市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男子110米栏第一名和男子四项全能第二名的好成绩。
九年级8班队员李元坤主攻短跑,刚入队时摆臂差,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一度曾打退堂鼓,石红波老师对她加强了速度和耐力训练,还教她树立信心,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石老师总是激励我们,坚持,坚持,坚持就有收获,每当我没有力气时,就想起了老师的鼓励,使我更加坚定了。”李元坤激动地说,“在今年市田径运动会上,我取得了女子200米第一名,成绩至少有老师的一半。”
“石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坚持、坚强,要为目标去奋斗、去争取,原来年龄小,不太懂,现在大了,才体会出他的苦心。我觉得这是他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东西。”一位曾是队员现就读于济源一中的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关注队员的全面发展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热带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就是学生成才的起点。石红波心里好似一团火,温暖着一颗颗不成熟的心。
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他还随时地注意发现学生的思想苗头,寓思想教育于训练之中。有时,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艰苦的训练,产生了畏难情绪。发现这个苗头后,他就给他们将我国老女排和乒乓健儿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动人事迹,讲苦与乐的关系,他把“用今天的苦换明天的甜”,写在“训练日志”上,让队员们时刻提醒自己刻苦训练,提高思想认识。
石红波老师始终坚持,体育是特长而不是专项,他把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当成第一要务。队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因为体育训练影响文化课成绩而导致成绩下降的,停训出队。为此,他非常留心队员的成绩,每次学校组织大、小考试,石红波总是第一时间弄到队员的成绩,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小会,逐一分析总结。
实践证明,练田径,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慢慢提高。学校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田径队的20个学生成绩呈“先期稳定,后期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队员王慧、王金霄、王雨薇等身上体现更为明显。
在体育组办公室的橱柜内,摆满了十几个奖牌和奖杯,这些记录着实验中学田径队不同时期的发展辉煌,而每一次辉煌的背后又承载着石红波及队员们巨大的付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中体育健儿在石红波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一个个茁壮成长,完成了一飞冲天的梦想。在他接手田径队的5个年头里,向济源一中等省级示范性高中输送了三十多名优秀体育人才,他本人也分别荣获级“优秀教练员”“体艺卫先进个人”等称号。
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但石红波觉得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如今,他不骄不躁,在训练的道路上如虎添翼,瞄准新的高度,为学校争得更大荣誉,为党的教育事业继续奋斗。
责任编辑 木子
上一篇:市实验中学保安人员为住校学生上法制安全课
下一篇:名优校长 慎玉杰:呕心沥血创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