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市实验中学:以人为本推进和谐教育

发布时间:2011-11-04 09:27:02   来源:

 

文章来源  实验中学  作者  李培兴

 

据统计,近几年,济源市被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学生有一半以上来自济源市实验中学,在全市同类学校处于领先位置。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教育的永恒主题。市实验中学把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现代化教育与管理的有效载体,大力倡导和谐教育理念,多角度,全方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该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学校提出了“把济源实验中学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改革实验校和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办学目标,制定了“精益求精,精进不止”的校风、“博学笃志,淡泊求真”的教风、“文明守纪,拼搏进取”的学风。经常利用教师例会、升旗仪式等宣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团结”的实中精神,并将它张贴在学校显著的位置,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

学科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该校在开展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突出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学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围绕和谐教育这一主题,今年来,该校推行了“管理是服务,管理是沟通,管理是发现,管理是协调,管理是激励”的先进教育管理理念。该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出了“教孩子三年,替孩子考虑三十年,替国家考虑三百年”的口号,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人,每个学生都是有用之才。并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三个走进”的管理模式:走进教师,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的主人,都可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走进课堂,以课堂为载体,推行全程开放课堂,促进每一位教师真心研究课改,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走进学生,开展“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系列教育活动,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知心人。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学校设立了“一分钱基金会”,困难学生随时会得到学校的帮助和关怀。学校实行弹性坐班制,上午1130分后没课教师可以离校,下午400后可以外出接孩子而不记入考勤;改变过去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为每周二一次集体教研;改变过去的电子教案为教学简案,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松绑。该校对青年教师虽然压担子,但注意让其能够承受;对骨干教师虽然让他们挑重担,但注意让其不感疲惫。老师心里没有压力,但他们都会自我加压,自我发展,学校每一名师生心灵深处都是一个温暖的“家”,愿意在这样的“家”里工作、学习、成长和进步。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燕倩倩在不久前寄给原班主任李庆峰的信中说:“实验中学‘为人生的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享受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激发了我们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在母校学习是一种乐趣,一切学习活动是主动的、积极的。”

在和谐理念支撑下,如今,济源市实验中学校园成了学生成长的人生乐园。在这里,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深深感受到了和谐的力量。

 

 

 

 

 

                                                                                                                                               

                              

 

 

 

                                       责任编辑 木子

 


上一篇:服糖丸 防脊灰
下一篇:《教育时报》对市实验中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行专题报道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