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内新闻 > 正文

“我的课改生活”获奖作品二——我最喜欢的思想品德课

发布时间:2012-05-17 17:31:18   来源:

 

学生谈课改
济源市实验中学八年级14班   尹凡
 
我喜欢思想品德课,因为它轻松幽默,启迪智慧;它开阔视野,引人深思;它教我们解疑解惑,做人做事。
(一)我喜欢思想品德老师
老师是一个爱笑的人。记得第一次上品德课时,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笑容那么甜美,眼神那么亲切,表情那么谦和,脚步那么轻盈,我们大家如沐春风,一种信任、一种默契、一种和谐成了我们师生间的主旋律。从此,我便沉浸在这温暖的微笑和妙趣横生的品德课堂中不能自拔。
老师是一个耐心的人。她从来不会直接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然后鼓励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对于我们千奇百怪的回答,老师从来不批评指责,她常用的口头禅是:“很有创意”、“很有思想”、“如果……”每一次老师的“如果”都是对我们思考的尊重,是一种善意婉转的提醒,它能在片刻间为我们打开思维的天窗,使我们豁然开朗。正因如此,我们的品德课堂学习氛围特别浓厚,每一位同学都踊跃发言,不怕出错。
老师是一个智慧的人。她源源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和成长的快乐,她教我们面对同学,真诚微笑;面对父母,大声赞美;面对商品,慧眼识珠;面对矛盾,善于沟通;面对不公,多想办法……而每次用这些方法“克敌制胜”的时候,我们都会由衷的感谢老师。
(二)我喜欢思想品德课堂
我们的品德课堂别开生面。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今日说法”栏目,由同学们轮流讲述身边的法律故事,老师要求我们边听边思考,听完故事后,让我们做“专家点评”。由于故事不确定,要配得上“专家”的名号,我们都暗自课外下功夫,经常留意电视、杂志、报纸上的法律专栏,时间久了,竟然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对法律有了浓厚的兴趣。老师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殿堂。
我们的品德课堂欢声笑语。“动起来”是我们课堂的最大特点,有一次上课,老师竟然宣布进行五分钟扳手腕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比赛如火如荼,比赛结束后,老师进行了现场采访,“这次比赛,你胜出了,能谈谈你的感受吗?”“比赛结束了,你最想和对手说点什么?”“你能分析一下比赛失利的原因吗?”“你认为这次比赛公平吗?”……当同学们交流了所有的想法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在帮我们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教我们学会竞争。老师就这样用一场小小的比赛教给了我们远远超出书本内容的知识,让我们在快乐中受益无穷。
我们的品德课堂智慧涌动。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丰富我们的见闻,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关注社会的热情;老师还喜欢用情境问题来考验我们的智商,“假如你的朋友再次向你借钱买零食吃,你该怎么办?”“假如你的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你该怎么办?”“考场上,你的好友偷偷向你求助,你会怎么做?”……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争抢着回答,而老师总能在我们答案的基础上引领我们看得更远,做得更好;有时候,在课堂上会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老师就任由我们争得面红耳赤,也正是在这样的争论中,真理的轮廓渐渐显现,成长的智慧悄然萌生。
(三)我喜欢思想品德作业
我们的各科作业中,唯有思想品德作业别具一格,全都是实践性作业。在我印象里,老师布置过如下作业:“将自己家的优良家风制作成条幅,张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记录一周以来自己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爱以及自己奉献给他人的爱”、“记录一个月来自己为父母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带着笑脸回家”、“夸一夸我们的父母”……这些作业新颖、独特,常使我们忍俊不禁;这些作业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它哪里是一天、一周、一个月的作业,分明是我们一生都应该坚持做下去的作业。
老师从来不检查我们的作业,可是我们都愿意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份最优秀的作业。
感谢思想品德课,它使我一天比一天更加高尚,一天比一天更加富有内涵,一天比一天更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一天比一天更快地走近智慧。
 
该文在2010年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老师谈课改
 

 


 

新课改,你以学生为本了吗?
济源市实验中学   赵功如
 
看了学生的课改小论文,心里充满了感动,因为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他学校生活的全部。反躬自问,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心里可否装着学生,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了吗?
(一)尊重学生
老师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论一个话题,“某某班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某某学生从来不主动举手”、“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八年级学生欲说还休,九年级学生死气沉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孩子越大,反倒不爱说话了呢?
初中学生心理脆弱而敏感,任何一点小小的不合时宜的举动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引发学生各种形式的对抗,包括一言不发的沉默。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敢说、爱说,我们的尊重必须落实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一脸灿烂的微笑、一句善意的提醒、一个期待的眼神、一次不厌其烦的讲解、一分钟耐心的课堂等待……当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老师的温情和尊重,他们的活力和热情才会空前爆发。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困惑,比如亲子冲突、友谊裂痕、学习困难、情绪失控、青春期情感问题等等,他们需要来自老师的帮助和引领。我们的课堂便是这种引领的主阵地,而创设情境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当学生从课堂情境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理性反思的精神才能最大限度的被发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调控自己的课堂模式,或编制情境故事,或进行辩论比赛,或组织话题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基调永不能变,即: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三)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活”起来的课堂。我们老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敢于放手,给学生锻炼自己羽翼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阅读,放手让学生质疑,放手让学生解答,放手让学生讨论,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放手不是放任,我们老师也要扮演好自己作为导演的角色,引领剧情有序展开,并时不时送给学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惊喜。
新课改一路走来,我愿做流浪的歌手,把最美的歌声唱给我最可爱的学生。

上一篇:市实验中学召开八年级生物地理小中招誓师大会
下一篇:生命重于泰山 安全重在防范——市实验中学举行安全疏散演练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