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纪实报道之三——追求卓越创一流
追求卓越创一流
——济源市实验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 实验中学 作者 李兴
近年来,济源市实验中学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校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特色学校、全国质量管理示范校、第五届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济源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济源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转变教育观念,锻造一流教师队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就是教育的一切。”可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该校一直把师资队伍的培养视为学校发展的基石,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与多种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4月,借助中国教师研修网,全员参加首批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培训,组织了教研组线下观课,线上议课活动,冬学段组织教师全员参与专技人员公需科目培训。先后选派60多人次赴北大附中、上海华东师大、成都第七中学、长沙、开封求实中学、郑州培训学习,请进昌乐二中专家马欣、高放、教育名家管斌全、中考英语指导专家曾利明、省市教研员等来学校讲学和指导工作。
抓好教学特色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2月,举办校级教学能手评选;3月,开展命题培训和设计比赛,组织参加河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和课件评选、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课件评选;4月,围绕“五环自主”有效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开展我爱我师征文比赛,举办我最喜欢的老师演讲;5月,进行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认定;6月,举行优质切片评选、教学技能竞赛、微视频制作活动,教师利用切片、电子白板等技术手段进行赛课; 4月、11月,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11月,分别举办新进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赛课、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今年全校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学能手35人。段林艳荣获全国自制教具比赛一等奖;李莉等4人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省教学标兵、省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刘玉玲、姚绍恭等10人分别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市送课下乡一等奖、市教学能手、市第二批“十佳科技创新人才”;王艳艳被省教育厅聘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家;11人荣获省市微课评选一、二等奖。结题课题省级1项、市级6项和8项市级个人课题,立项课题省级3项,市级3项,教师正在由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
推进教学改革,建立高效监控机制
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该校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的宏观监控,强化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更加增强教育自信,更加尊重教学规律,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以“良心”引领办学行为,以“责任”统领教学过程。
按《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课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形成以年级为单位的“分级”管理体制,做到管理目标明晰,管理网络完善,管理制度严密。建立健全教学常规例查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每月对教案、作业、听课笔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和评价的结果通过年级例会和质量分析会进行通报与反馈。实行领导分包教研组制度,领导分头参与集体教研。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做好录像“三个一”,坚持每周一观课议课和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以教学组为单位进行切片制作,让切片进课堂,增加课堂容量;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专题教研,打造合作团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借鉴昌乐二中教学经验,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启用快速提高成绩的两大法宝——“问题学习法”和“神奇百宝箱”。实施联盟办学,9月,与承留一中、轵城一中、下冶一中、王屋二中、五龙口二中和玉泉二中结为教育联盟,以讲座、听课、议课的形式,至今先后举办4次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今年中招,该校获得重大突破,优秀率、及格率等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
狠抓素质教育,立足学生终身发展
济源市实验中学始终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坚持以德育人,不断丰富学校的发展内涵。牢牢抓住“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围绕学生素养提升,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结合市级文明单位复检,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实际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集中治理“三乱”乱吐、乱扔、乱倒现象,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显礼仪的良好氛围。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卫生部、纪律部、学习部、文体宣传部、生活安全部、文明礼仪部6个部,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小组四级自主管理体系,使每一名学生都纳入到各种组织机构当中,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通过自主管理,实现了由“他育”到“自育”的转变。
开展“认星争优,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设尊敬师长之星、遵纪守信之星、团结友爱之星、文明礼仪之星、自强自立之星、文体艺术之星六个星种,学生自愿参与、自主认星、自我评议,自觉争当星级美德少年,涌现出美德少年280名。举办第13届校长助理竞选,分笔试、竞选演讲、答辩、才艺展示4个环节,最终决出20名校长助理。扎实有效的开展道德讲堂进班级活动,围绕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一年来共举办8次道德讲堂。
依托少年宫,坚持立德树人,对学生普遍进行兴趣爱好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舞蹈、绘画、棋艺、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以乐促智;开展手工、器乐、剪纸、科技创新等力所能力的技能培训活动,以技促能;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养德。让学生们享受到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健康成长。
近一年来,该校的德育工作,按照理论研究有高度,实践载体有厚度,行动方向有目标的总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比如,3月,组织师生到济源市社会福利院、济源市老年公寓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同学们从中感受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收获了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月,组织七年级学生参观博物馆;5月,组织八年级全体学生徒步前往南山风景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6月,组织七年级全体学生参观篮球城、科技馆、城展馆、济源一中;10月,组织七年级学生参观愚公移山精神纪念馆;11月,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欣赏、热爱大自然的优良情操,养成互帮互助、文明谦让、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习惯,锤炼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济源、热爱祖国意志与品质,增强了实践能力。
由于加强素质教育,该校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艺术大赛、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达100余人次;经典诵读《大美济源》荣获济源市中小学生素养提升活动一等奖;3月,在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济源赛区选拔赛中,该校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10月,男篮、女篮分获市篮球联赛第二名,舞蹈节目《天高任我飞》参加河南省首届舞蹈节展演荣获一等奖。
回顾过去,济源市实验中学不仅收获了学生成人成才的喜悦,更收获了教师团队成长成功的幸福。憧憬未来,校长王永利更是信心百倍。他说,学校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和更实的举措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理清的思路、鼓足的干劲、增强的信心、激发的热情、夯实的作风等丰富成果真正延伸,传递到指导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跨越发展的锐气,努力建设和谐实验、活力实验、品牌实验,为济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2015年元旦迎新致词
下一篇:广西防城港市教育局考察团到市实验中学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