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实验中学开展“诗词赞歌 唱响青春”研学旅行活动
文章来源 实验中学 作者 李军
为扎实开展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日,市实验中学利用4天时间,分年级分赴巩义开展了“诗词赞歌,唱响青春"研学旅行活动。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河南省唯一的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纪念馆以巩义三大庄园之一的柏茂庄园1、2号院为馆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有展室50余间,其中窑洞20余孔,楼房20余间,展览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纪念馆展厅内容分为“国恨·山河破碎”、“国魂·砥柱中流”、“国歌·血洒豫西”、“国祭·名垂青史”等四部分。通过大量照片、文物、绘画和文字,揭露了侵华日军轰炸、焚烧、抢掠、屠杀、残害妇孺、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滔天罪行,再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恢弘历史画卷。
在纪念馆前,在聆听管长和讲解员讲解了纪念馆的历史背景之后,同学们进行了实地参观,充分了解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根据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抗日壮歌,依靠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屈的革命意志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八年级学生范瑾曜说;“听着讲解,看着那一幅幅令人发指的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纷,日寇横行的的年代。观看着,聆听着,感慨着,愤怒着……”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抗日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立志报国。“今日的中国富强了,但一定不能忘记落后挨打的疼痛,今天我们必须要以史为鉴,绝不可以使我们的民族再受此侮辱。”学生赵敏说。
参观完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大家又兴致勃勃的来到杜甫故里。杜甫从“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童年,到十年漫游、十年求官、十年飘泊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是我国诗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大家首先在杜甫高大的塑像前驻足仰视。随后,大家沿着诗圣大道,来到了诗歌展区,观看了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书写的杜甫诗词石刻长廊,一边观赏精美的书法艺术,一边阅读美丽的诗句,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中,感到心旷神怡。接着,大家穿过雄伟的杜公祠,来到笔架山下一孔窑洞前,洞口是砖砌墙壁,看似简陋,却是整个园区最值得瞻仰的珍贵遗迹,因为这是杜甫诞生窑,相传杜甫就出生在这个小小的窑洞里。在诗人展区,大家游览了杜甫幼年成长的上院,壮游园,三友堂等等。一尊尊塑像和一个个场景,再现了诗人的成长历程和浪迹天下的旅程。最后,同学们在诗圣堂前合影留念,并进行了诗歌朗诵比赛,《望乡》、《春夜喜雨》、《石壕吏》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在诗圣堂前久久回荡!
校党支部副书记周吉纯说:“杜甫一生历尽磨难,但挚爱诗歌之情始终不变,他的诗达到了中国诗歌的巅峰,影响深刻而广远,被后人戴上了“诗圣”的桂冠。杜甫的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最瑰丽的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弘扬的。”
八年级学生史学林说:“以前我对杜甫的了解来自语文课本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拥有忧国忧民高尚情怀的现实主义诗人,参观完杜甫故里,我对杜甫的了解增加了很多很多。”
学生段成尧说:“我们小学时就开始背诵杜甫的诗,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熏陶着我们,他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人格和爱国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
上一篇:第十五届校长助理竞选决赛致辞
下一篇:市实验中学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