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选拔课堂实录 汤清河
发布时间:2011-06-09 08:42:16 来源: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三角形的内角》课堂实录及反思
实验中学 汤青河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七章第二节
所用班级:七年级五班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汤青河
教学目标:
⑴了解三角形的内角
⑵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⑶学会解决与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⑷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与学生所喊的誓言(专注高效,赢在课堂)开始,互相沟通
通过提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自然导入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180°
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生会提出度量、拼图的方法,
教师:每个同学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有几种拼合方法。
反思: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学得更扎实,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此环节不可缺,自己也看到学生全活动起来了,内心有一种成功感。
教师:哪个小组上前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很积极,大都举起了手。我让一个学生上前来展示,他展示的很好,但纸太小,后面同学看不清。又让另一个学生展示效果也很好。
反思:通过学生探究以及小组交流,深感学生合作的巨大潜能,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他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快乐合作,快乐成长。由于抽课,时间紧,没有准备更好的教具,学生展示不方便,也使自己准备借机往下引得辅助线受到了障碍,头脑里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策略。
三、定理的证明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拼接的很好,我们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什么角?
学生:平角
教师:好,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72页。
教师:看一看,谁是用第一种方法?(部分学生举手)谁用第二种方法?(又一部分学生举手)
教师:第一种方法是将角都移到哪里?学生:点A
教师:第二种方法呢?学生:点C
教师: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
不能裁剪,如何才能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呢?
同学们反应积极,由于预习过的原因,学生知道了一些证明的方法。
反思: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展示拼图时,纸太小未能留在黑板上作为引线,于是改用学生提出方法,分类总结。
学生甲上台作出了下图的辅助线,及时给予了鼓励
教师:同学们他的方法是将下面两个角移到了点A处,作出一条辅助线,但是此时还能叫角A吗?
学生齐声回答:不能
教师:怎么叫?
学生齐声回答:角BAC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接着又有很多学生举起了手。让另
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和讲解了,学生兴
趣高涨。第三个同学也上前来讲解了
第三种方法。
反思:本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
争当小老师,讲解自己发现的方法,
并且急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很重要,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就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积极的、主动的,乐于参与其中。课堂就应当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讲述自己的见解,氛围宽松,效率高效紧张。
接下来,与学生共同完成定理的证明
过程,一名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
书写,规范格式。
证明:过A作MN∥BC.
因为MN∥BC
所以∠1=∠B,∠2=∠C
而∠1+∠BAC+∠2=180°
即∠BAC+∠B+∠C=180°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板书到黑板上: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下面咱们来进行应用定理进行解题。大家把书翻到76页做1、2、4.
四、应用
学生开始做题后,教师巡回了一周,开始在黑板上抄写例题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
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
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
A、 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反思:学生做题,教师抄写例题,完全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一环一环程序,没耽误什么,自认为非常合理科学。但是,总感觉有些安排事先准备好的话会更好些,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多看看学生做题情况,以便于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五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
教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学生:完成了(有四五个学生没举手)
教师:好,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们开始合作,我特意走进那几个没有举手的同学旁。看看具体情况,原来学生会做,就是时间没来得及,做的有点慢。
反思:去关注后进生,学生非常感动,感到老师没有放弃他,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也特有成就感,拉住了后进的学生,及时拉他一把,就有转机,就有希望
教师:大家讨论结束后,还有什么疑难没有
学生:没有
教师:好,让一个同学读出本组的结果
学生读出答案后,没有异议,我及时补充两点,刚才转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接着来应用定理,大家看黑板上的例题。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
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C 岛
在B 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
A、 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边读题,边与学生共同复习解读方位角的概念
教师:这个是指哪个角呢?
学生齐声进行了回答
反思:此处应放慢步子给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举手发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更好些
教师: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解答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为了大部分学生思考,没有及时让他们发言。两分多钟后,举手的学生多了起来,有一个学生格外积极
教师:好,那位同学请回答一下
学生主动到讲台上讲解,讲得很认真,俨然是一个小老师。
反思:学生主动上台来讲解,展示自己,感触有两点
1、课堂的氛围给他营造了机会,他感觉这样的课堂自己能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相信老师,信赖老师,相信在这样的课堂是安全的,轻松又不乏紧张。
2、学生自己自信,有能力,特想展示自己,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好机会,老师当让给学生提供,这机会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很重要
教师:他讲的好不好呀?
学生:好。
教师:掌声鼓励。好,大家把他讲的步骤写下来。还有其他的方法,一会儿接着说。
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学生在下面写证明过程,教师巡回查看,及时发现问题便于解决有针对性。
五分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学生丁的板书,指出了刚才发现的问题。
反思:此处最好让学生相互检查一下同桌写的步骤,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教师:下面谁还有其他方法?
(又有许多同学举手,叫了一名同学上来讲解)
教师:这位同学,做辅助线的方法很好,并且用了平行线的传递性,将解的很到位,掌声送给他。
接下来,又有一名学生展示了自己方法
反思:此环节的设计,全体学生思考后,积极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全体学生理解并掌握。然后新的方法,逐个展现,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但他的弊病是一部分学生落下,跟不上。因此可采用全体学生思考后,先有小组内交流学习,各种方法的碰撞,势必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在学生讨论过后,各小组代表各抒己见,教师点评。
五、总结
教师:本节课内容到此就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毛遂自荐
学生很积极,教师点了几个学生发了言
反思:此处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非常好,但也有改进之处。如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六、作业布置
1.课本P81,7.2 1.2 3.4.5.
总结:上本节课,自我感觉比较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实现师生互动。本节课,从自己的教态语言,感觉学生很愿意与我沟通,想上我的课,喜欢我的课。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本节课,自己思想里就一直装着如何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可是,在有些环节出还是不很妥当,急需改进。如讲解例题时,环节程序的设计好,更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正像彭兴顺老师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求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所终极追求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学习,不断努力;多反思,不断改进,提升自己,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上一篇:我校参加市第二批名教师选拔笔试试卷
下一篇:名师选拔课堂实录 苏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