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市第二批名教师选拔笔试试卷
发布时间:2011-06-09 08:43:25 来源:
实验中学
李琳
第一题、
一.教育教学现状:
从教11年,“使课堂建成高效而富有个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可是到现在,我发现我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不开心,并不高兴,纯粹是为了考试或是支差应付而学习,厌学情况和两极分化情况愈来愈严重。我自己的教学也和自己的目标发生了严重的偏离,想改革又没有放手,课堂机制愈来愈少,直奔中招的想法和做法愈来愈多,考虑学生综合发展的也愈来愈少。教育教学已经走到了“高瓶颈”状态。
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为了走出“瓶颈状态”,我对自己在本学期初又作出了一个新的规划。
1.目标:重新建设自己的课堂,使之:“高效、个性、人性”化,让学生高兴、开心、活泼、健康地学习英语,体验成长。
2.切入点:加强自己的阅读和学习。一.阅读与教学改革有关的书籍。二.阅读与心理学有关的资料和书籍。三.关注与学生生活比较近的杂志和视频,方便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四.注重反思和写作。以上的三学习要经常地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阅读学习时思考,在思考应用中反思,把反思后的思想和做法在实践,“在周转”真正起到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3.相应的书籍准备:
1)卜玉华著的《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阅读完初中部分,熟悉各种课型的上法,与我的课堂实际相结合,形成我自己的东西。
2)一本心理学著作和网上搜相关的资料。如:唐思群《沟通的艺术》
3)通过学生寻找贴近生活的书籍和文章或视频。如:CCTV—10《希望英语》之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赛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阅读,在思考和阅读的过程中实践反思——我要成长!
第二题、 我的教育使初中英语,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Go For It,整个教材设置淡化语法,以话题为基础,一个话题一个单元,我对教材有如下感觉:
一、 选材精致,贴近学生生活。如:八年级下册Unit 3是在论坛UFO降落是你正在干什么的基础上学习过去进行时,众知周知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是现代学生极为好奇和感兴趣的,再如九年级第三单元是讨论青少年们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学生有话可说 有感而发
二、 教材前沿 具有时代性 如九年级Unit 15 是拯救动物和保护地球的 这一话题与当今世界峰会热点不谋而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感到当前时事三
三、 倡导学生参与 体验探究和合作 英语新教材主要任务型教学语言知识和技能是通过一个个任务来实现的 书上的一个个步骤和要求大都是观察图片 Paorwork(两人一组对话)或Groupwork(小组合作)完成某个调查任务 形成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体验 自主合作等方式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四、 资源意识非常强烈 文化气息非常浓厚如 九年级的Unit 12 谈论的是各国的风俗人情去哪个国家 第一次见面应该怎样做 各国的餐桌礼仪是什么 并且要求学生配对或是谈判正误学生要了解这些知识就必须动手调查资料才可能弄明白弄清之后 文化也就不知不觉成为学生脑中之物了
五、 育人价值到位 教材中出现了斯蒂芬 霍金 出现了大学生西部支教 出现拯救地球 出现了给妈妈的礼物等等这些文章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教会他们做人做事 对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六、 教材虽然已经彰显新课程理念淡 全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还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本套教材在某些方面并不符合地方实际
七、 教材文本知识偏少 无论是对话还是单个的知识点都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理解去记忆会更好可本套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图片占了三分之二的空间初中学生以不同小学生
八、 教材语言太灵活 不可否认语言是为了交际 但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语言环境一切最基础的学起 他们连词 组词都不会 书上给一个极其灵活的东西 学生没纲 和无标准的情况下 怎么办? 因为他没见过标准的
九、 和我们的教材实际有不匹配的情况 我们用的教材和方法是一样的 北京三年级开始学 有正规有环境二我们的小学呢你这样造成薄弱学生 太多
所以我建议 对教材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 可增可减 可删可扩 适合我们的学生即可 一次我们更精心备课
第三题、 新课程提倡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师生在平等中交流对话 要交给学生策略 教会学生学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 从这两段材料里我真正感觉于此
1 教师主导 学生是注意 教材一中党 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 一位学生提出一轮线索 第二第三位加入 只有当讨论陷入僵局或迷途时教师才做出一些引导性的个人或者修正这里充分的说明来的教师是引领者 协助者 材料2 苏翁的做法是充当学生脑力指导员引导者学生把已储存的东西抽取出来
2 在平等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生学习 应该是互动的目的 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彼此的语言是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具有内在的联系 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思维的活跃 都是一般课堂难以达到的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思维发展其突出是在这种平等 中难以实现的 苏翁的做法更是体现到极致用已有的只是来解决疑问 解决不了的 苏翁讲解 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路子 从意识的伦库里抽取知识这个过程不也是在平等发展学生思维吗 在这些学习过程中 担忧教给学生方法的过程
3 两个不同的做法在于教材一中的老师善于引导 解惑 而 苏翁更在于引动啊 指导和抽业解惑众观我的教学 十分相似于李希贵老师所说的课堂的讨论的着眼点不是解决问题 而是寻找正确答案。 问一个学生不会 再问下一个直到问出想要的答案 然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下去 重来没有想过学生的错误中是否隐藏着某种教学资源我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真正的解决问题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极力和教会学生思维
引导是一方面 帮助结局问题是另外一方面 帮助可以是引导性的接入和修正也可以是苏翁的脑力指导员 通过讲解学生不会的 在我的课堂中我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形式 给予的帮助 也要根据学习情况给予充分的讲解把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的角色定位的准确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杨玉玲
第一题、自身现状分析:
参加工作自今已经快15个年头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不上好与不好,不好吧也多次获得市级,省级优质课,教育教学表彰,好吧,和大师,优秀的通行比起来差的太远了,好像发展到了瓶颈之处,想要在突破真的很难,每天也得忙忙碌碌,早起晚睡,但视乎对自己工作已经没有了目标,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这大概是不少同行的通病吧!
其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什么不好,但要撞钟就要撞的最好,最亮•,借着第二届名师选拔的东风,为个人拟定一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吧:
一:做一个乐于读书的教师
从小就爱看书,不过是人为书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书兴趣不太高;从小就爱写作,研修茶座上多篇文章以“精”开头,但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对自己狠一点”,才能进不大一点,那就硬性要求自己;每两周必须读一本书,让书伴自己再成长,乐成长。
二:做一个乐于工作的教师
其实名誉都是身外物,获得了那么多优质课证书,但自己的课堂优质吗?高效吗?自己对待工作是主动快乐去做还是疲于应付呢?从现在起改变心态吧,让微笑永驻课堂,让学生学的快乐,那就需要自己做到:研究教材,把教材由厚读薄,由深读浅,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教师必须要有超越自己所教教材百倍以上的知识,才能从容应付,自如驾驭。
三: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2009年至今担任班主任,不当班主任不知老师的辛苦,当了班主任才知道老师这么辛苦。所以,快乐的班主任似乎就成了一种奢望。怎样才能快乐地当班主任,魏书生、李镇伪、李希贵、万伟、、、、、、等等名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科学工作、民主管理、主动沟通、会爱会严、、、、、、
呵呵,专业发展规划,似乎写的不对吧,怎么成自己的理想了。那就为理想付诸实施吧:
1、 读书是必须的,两周一本
2、 反思是必要的,每天写教育教学反思一篇
3、 学习是主动的,终身学习观念深入人心,自己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吧!
力争,两年之内成为思想品德济源教育的领头雁,甚至全省;三年之内成为济源市的优秀班主任,甚至更高!加油吧!
第二题、评价所教学科教材;
春学段开学,我担任八年级下册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思想品德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是我一门综合性学科。为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学科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径,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设计科学。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由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的人身权利”、“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本册书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道德、心理、国情贯穿其中。
分析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我认为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 更深层次的综合性
本教材对道德、法律、国情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在对学生普及法律知识的基础下,渗透道德和国情教育,如第二课“义务”的相关内容,既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法定义务,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义务,还有来自于亲情,纪律等方面的义务,这样有机整合,综性强,并且更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二、重视人文教育
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基础上,使其导致以行,如《忠实履行义务》一框,其中有一个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如果枯燥的讲授,很容易形成说教,但整个教材以活动化形式出现,并且学生一思考,已联系,这其实就是平时的活动吗?比如为地震灾区捐款,比如创建文明城中从参与的义务劳动,比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这样的活动和内容,学生立刻就晓之以理,并且也便于导致以行。
三、 强化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
本册教材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点,首先让学生体验,感悟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的理念,有了理念的指导,学生就容易去实践法律和道德,俗话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为是要求付诸事施的,没有实践,空词的理论是立不住脚的。
八下思想品德教材,突出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学生学着有兴趣,有用,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提高了,努力吧!
第三题、从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发展到现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八学习的主动权、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指出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贡献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导者甚至是主宰。我觉得这样的“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生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会更清晰,更明了。而教师只是在学生陷入僵局或歧途时,才加以引导和修正,这样的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高效。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往往是“教师——学生1——教师——学生2”,教师在课堂上不善于等待,学生的回答稍加有自己的预设不一样的地方,教师便立刻加以指正,而不是引导。这样的结果是学生2、学生3的回答就立刻接近了教师的预设,或者学生2之后,其余的学生就很少甚至不再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了。师生互动可能就此停止。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继续去开启下一个互动环节,或者成教师自己的“一言堂”了。其实我们提出的问题真的得到解决了吗?没有,其他学生真的没有问题了吗?有,但他不敢表达,不敢问了。
我很欣赏“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样的“师生互动”,这样的互动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要等待学生表述完自己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让学生和学生的思维去碰撞,观点去交换,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学生才能更乐学,更想学,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更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的“师生互动”是一种真正的让学生去思考,留给学生时间,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去打扰,不让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打扰思考的学生,然后由教师去讲解,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路子去思考,去释疑。我觉得这种“互动”更高明,更难。就像他指出的“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确实,除了等待的耐心,更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架构,还得有高潮的授课艺术,这样才能把学生断了线的思路连接起来让他继续去思考,从而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实,学生上课叽叽喳喳发言的课堂也不一定就是高效的课堂,而安静的时候也许正是学生在思考,在明晰思路,从而自己去释疑的时候。还是想想自己的课堂,喜欢热热闹闹,让学生一个接一个起来回答问题,甚至在别的教师对自己评课时还夸赞道很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总结出完整的答案。现在想想,这样的课堂学生真正思维活跃起来的有几个人?学生回答问题高达30%时也不过十几个人,从这十几个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少于十几个人)的答案中总结出总的答案教给学生,岂不是剥夺或者代替了他们的思考吗?
我们常说学生越大越沉默,越大越不会举手发言,越大越懒于思考,其实想想这种现状不正是我们教师自己造成的吗?让学生回答问题跟着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把自己总结的答案抄在书上,害怕学生思考时间长,回答问题错了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学生思考答案离自己的“标准答案”太远,课堂上急躁、不相信学生能力……正是教师的包揽造就了学生的懒于思考。对照李希贵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生互动”,我们还差的太远太远。
当然,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性质不同。班情学情不同。“师生互动”模式也不同。大师的模式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和学习。我们更要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跳出模式外,做到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我们的课堂互动也才能真正“灵动”、“跳跃”。我们的课堂效率也才能真正高效。
段林艳
第一题、
从踏上讲台到现在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从经历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历程上,更多的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角色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是以前单纯的教书匠型,只是为了完成把知识塞进学生头脑的任务而忙碌,而对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思维是否能得到提高却并未认真关注。现在的教育者不再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就行了,而是应该具有长流水,并且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也在驱使着我们去改变思想,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
虽说自己这些年在教学上逐渐成熟,也有了一些成绩,多次参加市里、省里组织的优质课大赛,并且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在达到对教材的熟悉之后,就在思考着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面对着几乎都能背下来的教材,用着老一套的方法吗?自己总觉得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下些功夫,在平常的教学众多反思,多总结课堂中发生的点滴体会,在课余时机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来提高理论水平。正在自己迷惑之际,学校提出了校级名师培养计划,提出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在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这一年进行了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要从教育名家得著作中找出“共鸣点”,受到启发。见年我们计划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得《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前十五条,并学习名师成长工作室中对建议的批注,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再次进行批注。另外还打算阅读魏书生得《班主任工作漫谈》,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阿莫那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还在们,你们一路平安》,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书。
第二要对自己已经形成的五环自主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升华,要在课堂中更多融入苏轼的教育思想,做和谐的课堂,以生为本的课堂,在课堂重要形成“一个知识点,三条规律,七个理念,”即三维目标的落实,师生互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等。
第三要每天反思,当天课堂上发生的点滴时间的体会,可以是对教学目标完成的灵活方法,或是对课堂偶发情况的处理。反思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一定离不开反思。
行走在教育的春天里,感受着新教育的气息,我们肯定能走的更远。
第二题、.对于从教十四年的我来说对手中得这本物理教材真的太熟悉了,每日与他朝夕相处,对教材的编排有着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各种理念,考虑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从教材的各栏目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理念的深入程度。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想想议议”栏目,编排内容多是和本节知识有联系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这种有趣的物理现象激发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比如九年级教材《液体的压强》一课中,提出潜水艇都是用厚厚的钢板做成,这是为什么?你见过活着的带鱼吗?,《大气压强》一节中吸盘等生活现象。学
生一看到这些内容,马上就会和生活中体验联系起来,学习兴趣就会被阔动起来,为整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思想,这点在教材中体现得较多。在每节课中几乎都设计有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探究性试验。教材前面章节中一开始先给出学生探究的七个环节,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分析论证,交流评估,这些环节的设置就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章节中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做出了很好的铺垫。在第十三章,十四章中教材编排就把探究式试验变成了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借此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
每册数教材的编排中都有“STS”栏目,你知道吗?栏目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在这个栏目中,多介绍的是与本节内容有联系的相关科学知识的近况或者是科技的前沿。例如在《多彩物质世界》一章中,介绍了先进的纳米技术,让学生大开眼界,同时也激发学生将来继续进行研究的热情在学完电阻后介绍超导材料,让学生关注到了科技的最新发展,通过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激发了他们对先进前沿科学技术的热情,也为将来高中部分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在每节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环节中,经常编排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比如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写出小论文,比如让学生调查周边环境,写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方面的调查报告,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加以利用的话,让学生们真正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话,我想学生们肯定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些,学习热情会更些。但是我们很多教师对这些题目没有布置,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也枉费了编者的苦心。
在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中,我经历这些年的使用也觉得其中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教材章节编排顺序有些不太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比如八年级安排的电学部分是历届学生感到头疼,如果放在九年级的话,学生年龄大了,接受能力提高了,学习起来难度应该降低了,可能会不再难学了。
总之,这套教材的编写还是令我们广大教师,学生感到满意和认可的,也符合了当今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新形势,不失为一套不够得的好教材。
第三题、我觉得阅读材料一中提出的师生互动的观点, ,打破了主体性童话,建立起少学位中心,教师“应对”与“倾听”,在教室内形成了“交响乐”式的教学活动。反思我们的教学,往往只是为求一个的正确答案,在学生完成后,就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并没有思考过,关注过大部分学生是不是已经理解。在这样的循环中,能学会的人越来越少往往到了初三下学期,课堂上能跟的上老师节奏的只剩下可怜的十几个人了,学习了李希贵老师的这段话后我真的觉的这种现象确实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但是若于没有方法解决的。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中对师生互动的观点我很赞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做的。在这种交流互动的课堂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灵感得到启发,思维得到活跃。我经常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在提出某个问题后,教师不要着急的要把答案或是思路说出来,而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在交流中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捕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达到要求,在一位学生交流后,不要急于总结,进入下一个环节,而应该让多个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学生能达成共识的,教师大可不必再啰嗦的重复一遍,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在做出一些启发式的引导。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被积极开发,都能关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但是这种课堂并不是说教师没事了,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首先在备课室要更多考虑到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情况,从而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深度,有层次,要能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其次在课堂组织上也要有双慧眼,要关注学生的交流,讨论环节,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参与他们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并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改进。
阅读材料二提出的师生互动的观点是以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为中心的,在苏氏的文章中,我发现了问题的提出,即发现疑问后,并不是吧问题交给学生去交流,分析,而是教师在给出已获得即已学知识做铺垫后,由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与教师间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可认为是教师与单个个体间的交流。采用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案。在教学方案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对每个学生都能关注到,这种方案中要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学生知识遗忘,问题事先做出预料,在课堂上发生知识空缺时及时进行补充,这种互动观点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和学习的技巧,在课堂上要积极关注教师的讲解,从中理解所讲知识和方法,思路。
我觉得这种方式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采用难度较大,因为大部分学生还么有养成这种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还是比较喜欢佐藤学先生提出的师生互动观点的,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个体间差异的互补,考虑到了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苏海玲
第一题、自身现状分析:
优势:1、对所教教材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经过两轮的教学,能够基本把握重难点,能够灵活使用教材。
2、个人能力素质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从一名山区教师到现在市区的一名优秀班主任,学习能我在个人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3、阳光心态,积极向上。我是个不知疲惫的人,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这是干好工作的首要前提。
缺点:理论知识欠缺,文学修养有待提高。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 思想方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教师,要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最优秀的人,最幸福的人,个人专业发展则是教师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很难想象一个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能够培养出有远大目标积极进取的学生。“阳光心态,积极进取,追求卓越”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主动要求超越,从思想上向优秀看齐,从行动上向优秀靠拢。
二、 学习方面:
1、 向有字之书学习,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信念。向名校学习。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我不仅要学习他们的思想理念和学习经验,还要学习他们的不畏权威的创新精神。书籍中为我提供了许多不以借鉴的案例,不以思考的思想与行动指南,但我仍然会记住“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话:顺我者生,学我者死,我会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工作。本学年继续以教体局倡导的批注《一百条建议》为主线,自主学习彭兴顺的《做卓越教师》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
2、 向无字之书学习,让身边的名师引领自己日趋进步。书籍是有限的,文字是有限的,而生活却是无限的,周围、身边优秀同事的做法更为自己引领了一条更为直接的做法。本学期将学习学高为范的孔令宏老师的先进班级管理经验,学习李纪芳老师对待教学一丝不苟,深挖教材的认真做法等,并积极让支付与实践,不怕失措。
三、教育教学方面;
1 、加强研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初一新生,度过了适应期,赢来了美好的初中专学生,结合《课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使用能力”以歌曲为突破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英文歌曲中识记单词。感受英文的快乐,我将带领备课组成员学唱英文歌。
2、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加强口语训练。,思想是靠文字、口语来表达的,当今社会不需“茶壶里有饺子----有口道不出”人才,在提高自身口语的同时,争做学生的表率。
3、加强研究,善于积累,留点文字在人间。针对理论知识欠缺、文学修养不足现状,要通过阅读来提升内涵,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充实自己的理论笔记和个人博客。
三、教科研方面
合同时申报《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现实中多现实,总结,争取早日结题。
第二题、 请评价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可以就单册教材。也可酒系列教材展开。)
我所教教材为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学科。针对英语学科及现状,我有以下想出;
一、 英语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信息包扎的时代,而当今社会又是提倡合作的社会,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官方语言,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热切教材中所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正是让学生通过通力合作,完成任务,这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到得
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
人是世界的主宰,又是学习的主宰,还是改造世界的主宰。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教材中曾有一篇“pizza”的文章,当初学生学习是晦涩难懂,尤其是对于贫困山区根本闻所未闻的“比萨”来说,难度较大,在经过两年的运转之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及一线教师的反映,终于将“pizza”改成了“noodles(面条)”这是让我感受了教材应考虑国情,以人为本。同时每单元教材都涵盖了听、说、读、写,同时围绕一个“topic(话题)让学生去表达交流,真正让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方面得到了锻炼。而且每一课时由易到难,能够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个性差异,教师也的实现分层教学。
三、 教材能够设计多种活动,倡导学生体验参与。
教材新课标能够根据中学生学习特点,设计趣味性强,操作简单的游戏、能够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参与,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一个个“pairwork”、“groupwork”、“bingo’’、“cussing game”的背后,学生通过合作、操容。参与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让人感到满足,也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能鼓励追求下一次成功的渴望,寓教于乐是新课标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
四、 教材能够提供更多生成性学习的机会
五、 教材内容文字少、图片多、活动多,在教授的同时能够给同学创设更多的想象空间,能够让学生成鞥多的问题。如八下节十单元《what are you gong to when you grow up?》中,学生可得自己憧憬美好未来,并且能够让他们去共同思考为达到目标所以须付出怎样的努力。去九年级教材中《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my life 》中让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志愿者活动的组建由来。不以 参与的活动帮扶对象、欠陷的领域及地区。还不 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六、 教材由浅到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七、 初中九年级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分别让学生达到三、四、五级的认知水平,由简单的口语交际到后来的能用文章清晰表达思想,由浅到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八、 共同点:
九、 1、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发展探究性学习
十、 问题是引发讨论思考、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发线”,只有让学生能主动观察,并付之于思考,寻求答案,我们的学生思维才能活跃,可塑性才强。其实,我们教师都知道:”会学化,学会更重要,援人的鱼不如援人的鱼。
十一 提倡互动合作
在彭兴顺老师(做单阅教师)一书中,他提出课堂必须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三条规律:突出七个理念中均提出互动,合作的重要性。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就要磨豆子的技巧,态度价值观配合才能磨成豆浆,规律中提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及理念中体及的凸显师生团结作用,让学生发展合作性学习,故此,作为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互相合作。
第三题、打印不全
路还长,仍需研究探究
李希贵和苏氏都在最后提出教师努力的方向:关注问题,活跃思维提高教学的技巧与艺术。
汤清河
第一题、自身教育教学现状
参加工作已有十六年的教龄,自己从一个初涉教育的年轻人步入中年,教育教学生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一个知识传授者成长为一名教育者。现在教学上有了一套有效的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五环自主教学模式”,上课效果很好,受到师生的好评,教学成绩显著。在教育管理上,作为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都是班主任的我,也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教育模式。班规制定和落实,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优等生的培养,学困生的管理,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并逐步改进,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风正,学风浓,自己也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1.理论知识的学习
这一项任务规划落实到下一步每天的学习,每天坚持学习阅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了我们教师的学习,阅读的重要性,学习对工作的必要性,时代在发展,新的事物不断更新,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只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状,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新时代的教育,坚持学习,写读书笔记,摘录专家教育理念,多在博客上与同事交流共享。
2.业务知识的在学习
虽然每天所教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育者不备好课绝不能随意上课。因此加强对教材教法的深研究尤其是在备学生这一关下大工夫,以适应现在的新时代的学生,必定学生年年都在变,学习当然不可间断,另外在教法教学媒体运用上多下功夫探讨,并把好的经验资料进行整理积累。
3.积极教研教改
作为教研组长,下一步在教研组内创新开展作课、议课、说教活动,自己身先士萃,带领全组人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全市优秀教研组,无论从备课、议课力争达到在三环模式上有大的突破、
4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班主任,计划近两年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模式.思想整理积累,形成自己管理方案,多借阅名家.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李希贵李镇西写的经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这就是自己近两年的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坚持学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第二题、自己所教学科是初中教学
一、 新的教改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适应
初中生的思维较小学生而言,进步了很大,从各方面成长了许多,逻辑思维加强了,但较高中生,他们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还不太强,新课改根据学生的特点降低了难度,并将许多知识适应学生思维成长的变化螺旋式上升,如整数的设计一次整数,反比例整数二次整数逐年纪加入课程,不至于在教学中推进困难,而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在思维成长的过程中,知识的难度逐渐加入。
二、 新的课改增大了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应用数学在新课改下的教材中,每个章节最后都有一个数学活动,这是以往老教材中所没有的,这对于学数学的孩子们而言,不再一味地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而能在每章学习之余,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活动,不仅巩固本章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新的课改在课堂环节上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在新教材中,每节课内容设置有了变化,如“活动1、活动2、探究1.探究2、问题1、问题2”等,充分体现让学生动手参与,主动探究,主动研讨,这些安排使数学教师们也随之相应安排学生活动促进课改,达到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课堂模式,我认为很有效果。
四、 新的课改在课后习题安排上循序渐进。新教材在习题的处理上有所变化,更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基础的,提高的设计很好,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并有实际应用问题,活动问题参与其中
五、 对于新教材的一点建议。新课改后,降低了难度,删除了许多知识,单位认为个别知识能否保留,如“十字相乘法”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学起来并不难,用起来很简单,遇到许多一元二次方程用十字相乘法很简单,而用求根公式法很麻烦还易出错,是否保留一下简单还很有用的知识?
第三题、 “师生互动”的观点在上述两段证述中共同体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谁是主体,教师是让大多数学生共同动起来,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什么都讲得具体到位,是让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还是干脆给学生答案定位。
我很羡慕并很赞同名家的观点,尤其是苏霍姆林斯基。讲到他上课时,让全部学生思维都动起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但是自己还考虑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留着不讲完,给学生思维埋下一段“引头线”。这就需要我们作为教师认真备好教材,认真研究思维,过难学生寸步难行,过简单没有价值,因此“引头线”这个“度”需要我们在备课时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班学生特点程度不同,“度”也应不同。
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在一个班级中自己设计好了“引头线”,学生配合非常默契,思维积极,活动非常好,看到学生们脸上不时闪现景气喜悦的神情,感到课堂异常成功。可是在另一个班里,同样一个地方:引头线“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没有激起我预料中的“火花”,下课后,反思教学,深感备课中,备学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因此“引头线”的设置要是适时地地寻找合适的机会,认真备好各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是两位名家都提到的学生之间的小组内讨论,是现在教育界说得最多的话题之一,组讨论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紧张活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才智,教师重在引导,点拨学生最终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自己深感此种做法的优越性,前些年的教学中总是放不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讨论,怕耽误时间还不解决问题,自己就代劳了,讲的滔滔不绝,完全把知识“填塞”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老师也费尽。自从研究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自己在实践中的点滴尝试,让自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记得前些年有一次自己在讲评一道国中的证明题时,自己武断讲了答案,没有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课后,有个学生找到我,老师这道题还有方法呢?我一听,自己已讲了多种方法,可是并没有学生提的这种方法简捷。
在尝试学生的讨论交流他们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后,感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高效、优越,调动了全不顾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兴趣,课堂积极,成绩有些也显著提高,教师课堂上讲的少了,而重在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更有效,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推进的“五环自主教学模式”中,空间哦啊入了这一环节,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在授课中,老师们都能改变以往的观念,用心设计自己学生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都积极活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了,成绩进步很大。
小组合作,教师的精彩点拨,设计好“引头线;”,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课堂,定是最精彩的课堂。
上一篇:《生活中常见的盐》(贾恩娣)
下一篇:名师选拔课堂实录 汤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