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来爱学生---《论语》读书心得 张予
发布时间:2011-12-20 15:34:01 来源:
暑假假期间,有幸拜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新篇,感慨良多,受益匪浅,现谈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主要讲了“天地人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师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解读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看过“天地人之道”和“心灵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样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和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世。对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对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为他们考虑,要充分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点,我从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论证。记得刚刚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学生的行为习惯就没有一个让我觉得顺心的。那时候,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总觉得孩子们做的都是错事,做了太多的错事。我会以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强制他们,结果他们学得并不舒心。是啊,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吗?我又一次忘记了《论语心得》。记得它的时候,我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我的教学也因此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在师生的进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乐起来了。将心比心,以心于丹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都蕴涵着生活中最朴实最真实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这些故事,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自己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师是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于丹老师的水平是如此让人折服。当我们逐渐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时候,我们就仿佛开始与于丹老师进行对话,那是一种相当幸福的感受。从她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多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优点,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长处;如果心里都是对孩子的挑剔,我们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称心。回归到我们现在的教学,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彻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优点呢?我想,老师或多或都会对学生存在这么一点那么一点的挑剔。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爱,更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没有这双眼睛,所以我们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称心。就是这样一个个精简的小故事,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读,让我们从对人、对己、对物都有了一个明确的原则,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条理。通过自己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在告诉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会善待别人;学会选择朋友;学习做一个君子;学习面对困苦;学习自信和诚信等。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淘气、调皮的学生,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许在您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以提升和张扬;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眼光呵护下,成长起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学子;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目光中,会涌现出许多爱迪生、牛顿的身影;或许就因了你的宽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有耐心又富宽容之胸怀呢?据此,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这样几个问题:教育这个行业,对教师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育对教师自身有何要求?新课改中教师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如何才能正确把握学生?新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建立?你有没有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你是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或掉队的学生的?有没有向学生发过火,向家长告过状?一代名师霍懋征老人从教六十载,从没有让一个孩子掉队,从没有向学生发过火,从没有向家长告过状。这些教育生涯中的小事情,能长久的坚持做下去,没有极大的耐心和宽容之心,谈何容易?霍老师曾说过:“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四个字:敬业、爱生”。愿我们都能拥有耐心和宽容之心,学会敬业、爱生,适时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之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像霍老师那样做一名光荣、充实、幸福的好老师!
真的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因为接触了这本书,真正认真读了这本书,我的心也因此变得从容豁达起来。现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悲哀,我的每一天都是笑呵呵度过的,我学会了从容宽大,也因此渐渐地长大了。于丹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她的乐观带动了国内外许多人,使我们大家也学着乐观起来。我们用最快捷的方式去读懂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使自己学会了更好地对待人生。我们用孔圣人的话理解生活,用于丹的心面对周围,学会快乐地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快乐人生!
让我们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学会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追求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快乐人生吧!
上一篇:杨艳玲的课堂实录
下一篇:做好家庭教育 李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