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研修团队 > 正文

再谈赏识教育(唐艳梅)

发布时间:2011-05-29 17:30:57   来源:

 

再谈赏识教育
昨天早上一、二节课,是我们组的研修学习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习惯好,才是真的好》一文,其中谈到了老师应该养成怎样的习惯,有一条则是:要养成善于表扬学生的习惯。对于此,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观点正确,自己也知道应该养成这种习惯,但很难做到;有的说这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等等,总之表示赞同的还是多数,可也传来另外一种声音,对此大胆提出质疑:还敢养成表扬的习惯?看看现在的学生,老师批评几句,摔门走人的有;父母教训几句,离家出走的有;大学生禁不起考试失误的打击,跳楼自杀的也不足为奇,等等。
听到此,我不觉一震,也不敢轻意地妄加评论,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可谓是一大热门话题。诚然,赏识教育,它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凸显教育的人文本质。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有利于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造力。
然而,单凭多多表扬,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一位教育专家就曾经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而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永远提供给孩子‘赏识’这种鸦片的”。在“赏识教育”的发源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知识阶层的父母,在反思“过分鼓励”的害处。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一样,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滋味,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里出不来。
记得自己念小学的时候,能光荣地加入少先队员的行列恐怕是每一个小学生最大的愿望,那种荣耀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替代的,可再怎么努力,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小学毕业了也还是没能得到那一小块红布。可如今的小学生,上了二年级就几乎人人胸前都戴上了红领巾。也曾记得学生时代,每次的“三好学生”评选,有多少学生眼睁睁地盯着自己名下的“正”字有几个,真能有幸地当选,那是何等的荣耀,可能全校的师生都记住你的名字。但是现在的教育,每次表彰几乎班里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都能得到各种类型的奖励,那么这些奖励的含金量还有多高呢?这些奖励还能不能达到鼓励优等生、激励学困生的目的呢?
固此,我认为赏识教育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赏识教育带来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孩子只愿听好话,听不得任何批评,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折。《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赏识和批评应是教育的双翼,只有赏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至少是不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必要的批评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其实,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批评的准备,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是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所以,在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一定要有度,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可能更有用。

上一篇:恩威并施 宽严相济(侯亚琴说教)
下一篇:用宽容与微笑架起沟通的桥梁(李富霞说教)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