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王明霞说教)
发布时间:2011-05-29 17:12:58 来源:
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王明霞
最近我去心理咨询室看了一圈,觉得真的是鸟枪换炮了,其硬件设施大大提高,这一切充分说明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青少年时期,尤其是中学生,正是“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以往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总觉的学生以学习为主就可以了,但现实是很多学生越学越落后,到最后后进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前一段时间我去补差班上课,14班有个学生老爱捣乱,我把他叫到前面,开导他,希望他不要再这种泥坑状态下混下去,他却说;“老师,我也不想呀,但你不知道我遭受到怎样的打击,我想爬都爬不出来。”我说:能给老师说说吗?,但他始终不说,我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只的从侧面开导,举例子。之后,他的态度有所改善,但隔一段他又出现反复。我想他的问题关键是“意志力”差,现在的孩子大多是温室的花朵经受不住暴风雨的打击。许多中学生从小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知愁滋味,缺乏生活的磨炼,心理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在学校里,教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感到委屈,痛苦;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感到失意,失去信心;在家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几句,就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寻短见。这都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可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无法解决,最终学习上也很难搞上去。
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师必须努力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们不管承载了多重的负荷,仍绝不能忘记学生是无辜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恶劣情绪,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负责,耐心、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善于自控,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有责任通过观察、谈话 、问卷等方法,多方了解学生。主动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多理解学生。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财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三)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意志品质不同,学习效果不同。教师不能以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对各类学生都予以鼓励,少批评。作为教师,我们都会碰到反应能力确实比较弱的学生,因为学习差,他们完全丧失信心。若教师还是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的差异而去批评他,势必让他的内心更加封闭,对学习则表现出恐惧,逃避。有心的教师总是想办法帮助他,给他最简单的问题回答,给他最容易的题去做,一点一点地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打开心扉。使他们找到自信,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以爱心和耐心去保护学生的心灵。
(四)确实指导家庭教育。
据统计,有近1.2亿的家长承认教子失败而束手无策。笔者就常听到家长诉说自己“读”不懂自己的孩子,请老师帮忙做工作。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因为按理是教师常希望取得家长的配合,现在反过来要求教师帮忙。由此可见,教育孩子问题成了家长心头的症结。家庭教育不当便常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据报载,学生的心理不健康,50%归因于家庭因素。教师有责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教师们不管承载了多重的负荷,仍绝不能忘记学生是无辜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恶劣情绪,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负责,耐心、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善于自控,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有责任通过观察、谈话 、问卷等方法,多方了解学生。主动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多理解学生。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财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三)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意志品质不同,学习效果不同。教师不能以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对各类学生都予以鼓励,少批评。作为教师,我们都会碰到反应能力确实比较弱的学生,因为学习差,他们完全丧失信心。若教师还是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的差异而去批评他,势必让他的内心更加封闭,对学习则表现出恐惧,逃避。有心的教师总是想办法帮助他,给他最简单的问题回答,给他最容易的题去做,一点一点地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打开心扉。使他们找到自信,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以爱心和耐心去保护学生的心灵。
(四)确实指导家庭教育。
据统计,有近1.2亿的家长承认教子失败而束手无策。笔者就常听到家长诉说自己“读”不懂自己的孩子,请老师帮忙做工作。这听起来似乎有悖常理,因为按理是教师常希望取得家长的配合,现在反过来要求教师帮忙。由此可见,教育孩子问题成了家长心头的症结。家庭教育不当便常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据报载,学生的心理不健康,50%归因于家庭因素。教师有责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上一篇:实验考试后我该怎么了?(马海燕说教)
下一篇:我的教育故事(杨艳玲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