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课堂实录 卫建党
教师:展示幻灯片1:
温故而知新: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什么是天气?
2、什么是气候?
3、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教师:展示幻灯片2-8:(南北各异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几幅画。
学生:边看边回答。
教师:说一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自然景观的差异?
学生:回答气温和降水(引出课题)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教师:展示幻灯片9-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及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的影响,能利用气温和降水为农业服务。
重点、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
教师: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案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展示幻灯片11:
(请同学们把在自学中不理解或不会的提出来,我们共同解答。)
1、什么是气温?常用什么来表示?
2、( )和( )是气候的要素。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课前预习的问题。
学生: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教师: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怎样来测定气温?
教师:展示幻灯片12:
(怎样来测定气温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2页活动,注意观察4~7图,根据你课前预习回答下列问题。)
1、将____放在离地面约_____的阴影处来测定气温。对气温的测定一般要进行______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学生: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展示幻灯片13(课本4~7图)
2、算一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学生:计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教师:怎样来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学生:由一天的平均气温,推出一个月和一年的平均气温
教师:展示幻灯片14:(巩固这部分知识)
教师:展示幻灯片15:(拓展)
教师: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问题,做出标记,等合作学习时共同解决。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二)想一想:(在北半球)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2、我们这个地方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3、北半球的海洋最热月出现在( ),最冷出现在( ),为什么?
教师:找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也可抢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16:
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或下午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我们这个地方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
3、北半球的海洋最热月出现在(8月),最冷出现在(2月)。
教师:还有疑问吗?
学生:老师为什么陆地最热月是7月海洋是8月?
教师: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
学生:陆地是固体,海洋是液体。
教师:还有吗?是的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固体升温快降温也快,液体升温慢降温也慢。明白了吗?
学生:为什么固体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教师:周日做一个小实验,砖一块,水一盆,时间11点到5点,每隔20分钟测量以下温度,看一看砖和水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升温慢降温慢?
教师:展示幻灯片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学生:老师什么是等温线?
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等高线?
学生:(回答)
教师:动动脑筋想一想,根据等高线定义,谁能说出等温线的定义?
学生:通过等高线的定义推导出等温线定义。
教师:及时点拨。
教师:展示幻灯片18:(读一读、巩固记忆)
学生:(阅读等温线的定义)
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范围内,各地气温大致相同。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为梦想插上翅膀)。
教师:展示幻灯片19:
阅读课文及课本(图4~6),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一)最炎热的大陆是( ),最寒冷的大陆是( ),寒冷区域最大的是( )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由_______向______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 )。(相同、不同)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____(高、低)处气温较周围低。
学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上问题。
教师:加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及时启发、点拨。
教师:都找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幻灯片20:(请同学们巩固下列知识。)
学生:(记忆下列内容)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2.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不相同。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教师:展示幻灯片21-23:(1月和7月气温图)
教师:观察世界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哪里气温低?7月哪个地方气温高哪个地方气温低?为什么?
教师:加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做到及时点拨。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1)一月悉尼气温高,北京气温低。7月北京气温高,悉尼气温低。
(2)因为北京与悉尼分别在南北两个半球,南半球最热月是1月,北半球最热月是7月。
教师: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气温高?你能简单的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北半球7月同纬度的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教师:为什么?谁来回答?
学生:海洋(液体)与陆地(固体)的性质不同,海洋受热漫、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
教师:展示幻灯片24:(小结反思)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和降水,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气温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我们还学会了怎样来测定气温。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好不好。
学生:回答(好)
教师:检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成果。
学生:做导学案上的做检测题。
巩固检测
1、气温是指_____,常用摄氏度 (°C)来表示。
2、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最炎热的大陆是___,最寒冷的大陆是________,
3、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热月是_______,最寒冷的月份是_________.
4、对气温的测定,通常一天要进行_______次,一般在北京时间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
5、温度计要放在离地面约_______米的阴影处。
教师:同桌交换,指名一名同学说答案
学生:其他同学为同桌当裁判,然后同桌互相纠正错误。
课后提升
教师:(讲到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时)布置课外探究性作业。
周日做一个小实验,砖一块,水一盆,时间11点到5点,每隔20分钟测量以下温度,看一看砖和水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升温慢降温慢。
上一篇:函数图象(2)课堂实录 张东利
下一篇:气温和气温分布课堂实录 赵红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