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同课异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周艳红)(李富霞)

发布时间:2012-05-21 20:27:44   来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课堂实录

                                                                          周艳红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
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起源学说)的大致过程。
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
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命起源的科学报道,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推测,体验探究推测活动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体验探索生命奥妙的艰辛。
教学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课堂实录
一、复习上两节内容。
师:大屏幕出示复习提纲。
生:学生结合提纲复习。
师:提问检测复习内容。
生:回答
师:强调在复习时出现的问题。板书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表示图解。增强学生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那么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的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板书“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师问: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已见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生命的起源,一直以来有不同的说法。
师:出示大屏幕,关于生命起源几种说法。1、神创论2、自然发生说3、宇生说4、化学起源说5、热泉生态系统6、。。。。。。
师问:在这些学说中你支持哪一种假说呢?同学们,你们相信“女娲造人”“上帝造人”这种说法吗?    
生答:不相信。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神创论”不攻自破。
师:在这些学说,目前被大多学者所接受的“化学起源说”,这一了课咱们就来重点学习这一过程。
师:大屏幕出示以下自学提纲:
1、如何进行科学推测?
2、原始大气有哪些成分?
3、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纲自学本节内容。
生:结合自觉提纲自学课文
师: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自己在自觉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学结果
师问:如何进行科学推测?
1答: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还需要严密的逻辑和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师问:原始大气有哪些成分?
2答:原始大气的成份有水蒸气、甲烷、氨气等。
师问: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3答:没有氧气。
师问: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答: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师问: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5答: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师:化学起源的说认为原始生命是怎样形成的的呢?请同学把49页中间的那一段再仔细阅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归纳出生命起源经历的过程。
生:学生仔细阅读49页那一段。
师:如果有困难的话,我们小组几个人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师:我们交流一下讨论结果,有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生命起源的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答: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师:很好,请坐
师:其实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的起源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板书: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师:从原始大气到简单的有机物这一个阶段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确可以实现,但从复杂的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没办法证明。也就是说关于生命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清楚,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
师生共同归纳总本节内容。
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做基训。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是备课组的一节公开课,从整体来评价不是一节成功的课,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课堂上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老师包办的太多。
2、             在五环自主课堂模式中缺少了合作交流的环节。
3、             课件过于单调,应有突出重点过程的内容。
4、             板书应加上标题。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堂实录
                                                                                                                                          实验中学     李富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米勒模拟实验的过程及证明的问题。
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的几个阶段。
教学难点:
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起源学说的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师: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生命的起源
和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
一。那么你是怎么认为的呢?你又知道曾经有哪些说法?
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出一些观点。女娲造人、上帝造人;外星人……。
师:在许多化石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
师:自然发生说:腐肉生蛆、腐草化萤,根据所学你赞同吗?
生:不赞同,那是苍蝇等昆虫把卵产在肉或草上,条件合适时,卵孵化了。
师:还有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及化学起源说等观点及证据。目前普遍被人们
赞同的是化学起源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地球上生命的化学起源问题。
【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试着探索生命起源的相关问题。
1、如何进行科学推测?
2、原始大气有哪些成分? 
3、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5、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认真看书,解决自己能理解的问题。
学生组内交流后,教师根据情况点拨
师:关于生命的起源可通过有关研究进行科学推测。科学推测需要什么?
生:需要确凿的证据,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师: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没有,因为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46亿年前刚形成的地球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所以根本不存在生命。
师:分析的太棒了!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想象一下原始地球的状况。
师: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生: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其他一些学者在实验室合成了另一些有机物。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师:这些有机物又经过怎样复杂的变化,漫长的过程,演化为原始生命呢?
生: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也原始海洋中。原始海洋象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 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师:说的不错!我们一起来总结归纳描述一下这个过程。
原始大气有机物随雨水流进海洋原始生命
生:先自己识记,然后同桌互相表述。
师:由此可见:生命诞生的摇篮在哪?
生:原始海洋。
师:生命诞生的能量是什么?
生:高温、紫外线、雷电。
师:生命诞生的最初物质是什么?
生:原始大气。
师:1969年,人们发现坠落到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此外天文学家又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由此可以我们推测(  )
A、陨石坠落形成有机物     B、陨石中可诞生生命
C、陨石可储藏有机物        D、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可以从地球以外形成
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可以从地球以外形成
【检测反馈,归纳小结】
生: 做基础训练。
师:评价做题情况。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认为,从原始大气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这一漫长的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但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怎样进行的,目前还只是推测,缺乏实验证据。宇生说也缺乏证据,总之,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科学家们还在不懈的探索,也希望我们同学们继续努力,加入到探索生命奥秘这支队伍里来。
【拓展延伸】
师:你认为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生:不会。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雷电没有那么强、海洋成分也不同了。)
 
建议:像教案,不像是课堂实录,建议重新学习别人的,再完善自己的。
 
 
 
 

 


上一篇:同课异构《二次函数复习讲评课》(郭金花)(王清波)
下一篇:同课异构〈I’m watching TV〉(苗胜男)( 常亚飞)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