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录像三个一]运动和力复习 李国利

发布时间:2013-05-28 15:21:48   来源: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堂实录
                             济源市实验中学 李国利
上课。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复习《运动和力》。我们先来看一下本章在中考中的低位。
生:看屏幕。
师:下面我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昨晚我们自己对本章知识的整理。(有两个组代表在黑板上书写)
生:交流,互相学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学生书写的。
生:观察,发现问题。
:提问物理概念: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相对静止 4、速度(v 5、匀速直线运动   6、国际单位制(SI) 7、长度     8、时间    9、误差   10、力(F11、运动状态 12、力的示意图 13、力的三要素    14、惯性   15、平衡力 16、二力平衡 
生:回答
师:点评和强调。
生:听和记忆。
师:提问物理规律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6、二力平衡的条件
生:回答
师:强调运用规律时,一定要找准对应的物理现象。
师:提问公式:V=St   变形:s=vt    t=sv
应该注意什么?
生:单位换算。
师:提问探究实验:
1、测量平均速度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在整理一下自己的笔记。
生:动手整理。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昨天的作业,请看作业。
生:说答案
师:点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错题。
师:收集共性问题。找生讲解。
生:听记。
师:下面我们做一组练习。
生:练习
师:简单讲评。
生:更正。
师:布置作业,完成印发的练习。
 
 
 
 
《运动和力》教后记
《运动和力》复习课后,我又认真分析和总结了这节课:
一、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情况看:   
从教材和课程标准来看对知识点的涉及是完整的,但内容的抽象性,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力学是力的基础部分,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认识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内容抽象,且与生活现象不易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常识往往与理论知识相抵触。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实验是不能呈现结论的,而是在实验基础上经想象推导出来的,与生活脱节,学生单靠想象难以理解。再如惯性问题、力与运动的关系。都存在着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抵触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技能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能的培养上基本做到了一下几点:(1)学生先学教师后教,(2)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而流畅的表达出来与学生思考过的东西进行对比,(3)提供相同问题重现的机会,使学生亲自操作从而掌握技能。可能是由于课时的紧张或者是对初中整体知识体系把握不到位,以致在提供相同知识在不同情境重现上显得不是很系统。
二、从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是还是让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方法的掌握不是可以直接传授的,而是需要体验获得的,所以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方法的传授主要设计一些相应的物理情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学生去解决,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指导,然后展现我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然后不断在整个教学中重复出现相同的情境使学生真正建立起合适自己思维方式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学情的调查发现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重力、摩擦力、惯性等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现象随处可见,讲解时有一种模式:如力的三要素,举生活中的现象,想象假如没有这些力或惯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等,学生在单独讲授时举例情况很好,但混在一起现象就混淆了,在重现多次后我没有能够对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以致学生不重视方法的学习,过重的注重知识的接受。   
三、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来看:
对物理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完全取决于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即是否对物理学习感到需要和对学习的过程感到快乐以及自觉地运用所获取的物理知识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强有趣素材的收集,二是简化物理模型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不足之处是实验设置过少,学生动手感受物理过程过少,提供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过少。
四、从教学设计思想和理念来看
学习是学生个体自我构建、储存和运用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完成。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和教学理念,我在学生学的环节上首先设计自学的环节,基本上每一节内容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任务,基本都是要求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检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更加深切的让我感受到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教师无论再怎么厉害学生学不到一切都是白说,而正是忽略了这一点教师老是抱怨学生笨或者学生懒惰,而问题大多还是出在教师的学习观。但是我同时也发现自己平时教学设计环节的不足(1)学生之间的互教的机会提供过少,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合理的鼓励,主要还是因为以前担心学生在讨论时不遵守纪律,其实教师首先应该放得开的,并且讨论时间点的选择是关键;(2)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还不够,其实学生动手的时间越长教师讲解需要的时间就可以更少。其实总时间是没有变化的。
五、从教法和学法指导看
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我基本上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教法。采用最多的方式还是讲解、实验和练习法,而这样明显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单一,以致学习效率不高,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持续性。所以在教法上应该更加注重教法的多样性组合,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教法去教授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法指导上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像在上面提到的而恰好前面的教学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培养,课堂上没有注重探究式学习的引导。
总之,第一轮复习阶段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因时间久,部分已遗忘的共性,本着“依纲扣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按教材顺序归纳知识点,讲透知识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学设计
                            济源市实验中学 李国利
课题:运动和力复习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复习第十二章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力平衡条件、惯性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力的示意图等。
学习难点:
1、         分析物理问题时能找准对应的物理知识。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按照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测量工具、实验五方面对本章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析比较本章在中考中的地位,所占分值导入新课。
二、基础知识回顾:
1、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本章知识,查漏补缺。同时找几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写在黑板上。(每人只写一块内容)
2、点评黑板上同学整理的知识,介绍如何有效、高效整理知识。
提醒:关键要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它们对应的物理知识。
3、重点提问强调:
(1)物理概念: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相对静止 4、速度(v 5、匀速直线运动   6、国际单位制(SI) 7、长度     8、时间    9、误差   10、力(F11、运动状态 12、力的示意图 13、力的三要素    14、惯性   15、平衡力 16、二力平衡 
2)物理规律: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力的作用效果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6、二力平衡的条件
3)物理公式:
公式:V=St   变形:s=vt    t=sv
4)测量工具:
1、刻度尺 2、表
5)探究实验:
1、测量平均速度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作业讲评
1、教师统答案。
2、学生小组交流,解决个性问题。
3、教师收集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四、当堂练习。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
附件:作业
【典型例题】例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的他的作用了,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
例2.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着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____运动(填“上”或“下”),这是由于________,物体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向_____(填“上”或“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没有发生倾倒现象;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在这两种情况中(    )
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    B 前者没有惯性,后者有惯性
C 前者惯性小,后者惯性大      D 前者有惯性,后者也有惯性
例4.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B 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
C 文具盒受到的合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D 文具盒受到的压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
例5.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得到的数据.
(1)实验时,要求木块在水平板面上做_____________运动,此时摩擦力和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因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比较1、2两次的数据,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2、3两次的数据,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接触面情况
压力F/N
摩擦力f/N
1
木块与木板
6
1.2
2
木块与木板
8
1.6
3
木块与毛巾
8
3.5

【提高练习】1.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 立即停止运动    B 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止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速度越来越大
2.下列实例众,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 紧急刹车              B 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D 两手用力扳主条,使其弯曲
3.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A 右侧行驶  B 系好安全带   C 限速行驶   D 保持车距
4.下列事例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正在圆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   B 减速进站的火车
C 腾空加速上升的火箭         D 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轿车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C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彼此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6.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腾空而起,由于人具有________,还要继续向前运动,若离开地面时运动员水平方向的速度为8m/s,在空中运动0.7s,则他的跳远成绩为___m
7.惯性有利有弊,下列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利的是(    )
A 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B 大雾天在高速路上,由于一辆车突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
C 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必须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
D 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然可以向前运动
8.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保持静止,则(    )
A 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 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 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 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关系不能确定
9.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头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到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二者都是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 二者都是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10.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     )
A 重力和支持力             B 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
C 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     D 重力和下滑力
11.在下列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
A 圆珠笔    B 毛笔    C 铅笔  D 钢笔
12.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足球在空气中飞行时的受力情况的是(     )(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A          B          C          D
13.如图所示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间的情况,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    )
A               B               C               D          14题图
14.如图所示,用50N的压力F把重4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保持静止,则墙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压力F增大为100N,则墙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5.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沿曲线运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铅球落地时将地面砸出了一个小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如果飞行中的铅球受到的所有力突然消失,那么铅球将做________运动.
16.下列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 瓶盖四周刻有竖直条纹
C 在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    D 木桩的头削成尖尖的
17.沿竖直杆向上爬时手要将杆握紧,这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而拔河时脚要穿鞋底花纹大的鞋,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__来增大摩擦.
18.质量为2kg的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对该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    )
A 1.96N  B  9.8N   C 19.6N    D 196N
19.如图所示,使一薄钢片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力的大小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
A.图(a)和(b)   B 图(a)和(c)   C 图(a)和(d)   D 图(b)和(d)
20.某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下列假设: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然后该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这个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
A ①    B ②   C ②和③   D ①、②、③和④
21.某物理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比值G/m的平均值
物体1
0.1
0.99
 
 
物体2
0.2
1.96
 
物体3
0.3
2.91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数据.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物体的质量是10kg,用力F拉着它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摩擦力是车重的0.05倍,则拉力F是多少?
 
 
23.物体重为200N,受到竖直向上的150N的拉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物体受到的合力是多少?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郭红玉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杨沛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