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帝王——朱老板成长记
实验中学 苗向锋
《明朝那些事儿》是作者“当年明月”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一套共九本讲述了从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到崇祯皇帝上吊明朝灭亡共16位皇帝近三百年的历史,它与传统史书枯燥的摆事实不同之处是它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真实精彩的历史,书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用现代的语言去评说,作者写的比较放松,读者读起来比较轻松,这正是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重点分享一下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个历史书里没有的洪武大帝成长记。
一、朱老板简历
朱元璋,小名——朱重八,第一夫人马皇后,一生与很多老婆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多个女儿。(估计是皇家重男轻女女孩没有详细统计)老爹——朱四五,爷爷——朱初一,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老朱家有教数学的老师,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我想这样的名字第一好起,第二好叫,第三好记。
一生主要工作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
1368 年-1398 年是主要工作做皇帝。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必须做绝”。
(看完老朱的简历,发现重八和我们在坐的各位相比,没有文化没有学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或许正是没有接受过所谓的正规教育,朱元璋的性格才会如此棱角分明,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其实需要改变的真的还有许多许多。)
二、少年朱老板
1、这世界我来了
1328年的那个夜晚朱重八来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刮风、没有闪电暴雨、天上也没有真龙现身,一切再普通不过,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朱老板做皇帝后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就让史官美化自己:明实录记载朱元璋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然而当时父亲农民朱五四同志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朱元璋因为家庭出身三代贫农,到自己这一代已算超级贫农,所以为了吃饭,他为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
(可怜天下父母心,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陌生又精彩的世界,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现在我们在座老师的父母大多都步入中年,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抽时间多陪陪在乡下老家的父母,珍惜和他们越来越短的美好时光。)
2、我只想和父母好好活下去
1344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家里太穷随便找个山头就把父母草草掩埋,这当然有遗憾也有喜悦:遗憾的是自己做皇帝后找不到父母的坟墓无法祭奠,喜悦的是对手派人来挖自己的祖坟时也根本找不到地方无从下手)此时只有17岁的朱元璋带着复仇的个人恩怨和有饭吃的追求来到寺庙,做了8年的和尚,此时的农民起义造反已成规模,本来朱重八是不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起义造反的,但是一封来自造反朋友汤和的信改变了他的人生,虽然小心看完烧掉信件但是还是被告发,没有办法只能造反了!从此朱重八 一条不归路。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
(天灾加人祸,人祸会远远猛于天灾,此时朱元璋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天灾不可避免人祸却可以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领导和老师之间,同事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尊重,多一分关爱,会让冰冷的制度变的有温暖。)
三、拼搏创业中的朱老板
老朱的对手
(1)陈友谅,猛男一个,朱元璋的第一号对手,生于1320年,原姓谢,职业是渔民,沔阳(今湖北仙桃)人,曾经在县里干过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他有文化,又有计谋,很快得到了重用。其实真实的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胆大妄为,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得比天重,他却把义气当狗屎。公元1360 年六月十六日,陈友谅在暴风雨中干掉了提拔了自己的老板徐寿辉,于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汉。(陈友谅对历史是有贡献的,为对抗元政府和朱元璋他的水军造出了当时最大最先进的战船,是今天航母的雏形,为郑和七下西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2)张士诚,泰州人,1321 出生,职业贩私盐,公元1353 年,张士诚起兵后,连续攻占泰州、兴化等地,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高邮之战后,张士诚名扬天下,他再接再厉,连续攻克江苏、浙江的富饶地区,成为占地不是最大,却最富有的人。朱元璋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做一个豪杰。
(3)元朝政府
元末的政府已经风雨飘摇,离最后的崩塌就差一根稻草。面对全国爆发的起义军,元政府无力全面应战,只能先挑闹腾最厉害的,擒贼先擒王,在元末的起义军中,谁先称王、称帝元政府就先去灭谁,老朱应该感谢前两个急躁对手的过早暴露,吸引了元政府的注意,朱元璋自己则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这能让他巧妙地周旋在蒙元和陈、张之间,先是“帮助”蒙元“剿灭”陈、张二人,然后再对蒙元“反戈一击”。正是这个决定让他避开了元政府的剿杀和对手的注意。
(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一种精益求精的风格,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低调是一种生活态度,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
四、由草根成了帝王的功德
1、大力反腐,苍蝇、蚊子一起打,高举大棒---杀杀杀!
首先介绍一下腐败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朱元璋自小贫困,父母死得早,对自己的家族可谓是情深意长,他的儿子、女儿很多都被封为亲王、公主,品位都是一品,亲王的嫡子还是亲王,其他儿子封为郡王,授一品。更有甚者,连倒插门的驸马也是一品(从)!这让其他官员们想不通了,十年寒窗奋斗一生,可能到头来只是个三四品小官,而这些人生出来就是一品、二品的大官。真是“读得好不如长得好(驸马),长得好不如生得好” ,同时朱老板又是很小气的,养人太多每月的俸禄根本不够花,本来思想就不平衡又迫于生活,于是种种捞钱新花样纷纷出炉。朱老板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特别规定凡贪污60 两以上银子者,立杀!他又制订了各种酷刑,他坚信用酷刑能制止贪腐的发生,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最高纪录是割三千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没死。除此外,还有剥人皮示众、抽肠(顾名思义)、刷洗(用开水浇人,然后用铁刷子刷)、秤杆(用铁钩把人吊起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杀人的数量也是惊人的:比如大臣胡惟庸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就灭了胡惟庸的三族。继续深入调查查证属实,一律处死!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在朱老板的指挥下一次杀掉上万人的案件有好几次,搞到最后大臣上朝前都和家人痛哭道别因为不知今天还能否活着回来。但让朱老板到死都始终不解的是杀头并没有换来改变,杀掉的官员像韭菜一样杀了一茬又一茬!那时候当领导的怕被老朱盯上不亚于现在的领导怕被老王(王岐山)盯上的程度。
(官员贪污的主因固然是他们自己不法行为,但官员待遇过低,朱元璋肃贪手法过于急躁,虽然处罚如此之重,但是贪腐者仍然前仆后继,应该是朱元璋的某些政策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朱元璋的失误之处在于他太相信责罚、杀戮的功效,而忽略了制度的完善和教育,就像班级管理中班级大多数学生出现相同的问题,在加强处罚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是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
2、我很累,你们谁又能理解我
老朱是个勤劳的皇帝,在政治制度上,朱元璋基本照搬元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这么做其实是通过分权来抓权,他将军政大权全都集中到他手里。老朱是主席、总理一肩挑,这样是要付出代价的,必须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全年无休加班加点、是一台超级工作机器,老朱在皇宫加班熬夜时估计也会经常发出感慨: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
(读了历史感觉当一个游山玩水的王爷远比当皇帝要舒服的多,比起加班加点的老朱我感觉自己比他幸福的多,我们有假期可以放松自己,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安静的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轻松的对着窗外发呆一下午,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只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因为位子越高权力越大责任就会越大,风险也越高。另外做一个好老师和做一个好皇帝的相同之处就是需要付出,辛勤的付出之后就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
3、完善科举制度
建国初期朱老板为弥补自己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缺憾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制度,事实证明在和平时期读书都是会有出路的。选秀第一级是院试,相当于县市级别的考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秀才”。第二级的考试叫乡试,属于省一级的统考,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全省统一命题。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胜出的就叫举人。第三级考试叫会试,朝廷将在全国举人中挑选前300名叫做 “贡生”,最后一级考试就是殿试,皇帝提问,考生当堂回答,结果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在乡试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这就是“三元及第”的由来。
4、为家族延续扫清一切障碍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而朱元璋却早早的将他立为太子,不幸的是太子比自己早亡,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但问题在于,孙子朱允炆太小了,他不像自己的爷爷和父亲,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的考验,也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傅友德、胡惟庸、蓝玉、汤和、李善长等这一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驾驭他们,朱标还勉强能压得住阵,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良弓走狗之类的要先清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的皇位。朱元璋杀掉了那些能干的大臣,但他还要考虑到,必须有人去保卫国家,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了各地,这些人历史上称为藩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幼年的不幸遭遇使得他不愿自己的子孙受苦。为了让继承人可以安心的统治天下,为了维持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为自己的帝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系统,他坚信只要子孙们坚守自己创立的制度,大明帝国将永远延续下去。
(朱元璋用71岁的人生告诉我们,上天不会垂青一个毫无准备的人,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他还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英雄的暮年早已经回归成一个正常的老头,他心中只有一件永远放不下事:家族繁荣的延续,历史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杀人狂,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当一个好父亲,想让大明江山永固。跟朱元璋比,我们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们作不了官,当不了校长,就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吧,做不了好老师就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吧!)
上一篇:读《孩子们,你们好!》心得
下一篇:知性美女的诗意生活 —— 读宁远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