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不该这样被瞩目
——读易中天《三国纪》
白世延
《三国演义》历久不衰,吸引人们百看不厌的只有八个字:心机,算计,权术,谋略。它们可以用于战场、官场、商场甚至情场,谁不想要?
——题记
站在历史的河边,我听到一声叹息:“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来,挟沙卷石;观中华史,恰如在壶口看黄河,满眼都是滚滚黄沙。三国的历史,正是一个激荡的时代,是中华洪流经历了平滩之后进入险滩的时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各色人等纷纷登场。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会看到壮美的景象。
这部书谈的是三国,却不是我们熟知的三国,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
《三国纪》中的三国,作者取材的角度不同以往的三国故事。不以忠义与奸邪的斗争为主线,也不以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之争为主线,也不以儒家与法家的治国理念之争为主线,更不以人物为主,而以历史的趋势为主线,不按时间排列,开篇即从袁绍说起,只是因为袁绍是当时新兴士族的代表人物。
天之骄子:袁绍
士族都是职业官僚集团,世代求学,有学问;世代为官,门生故吏遍天下,有人脉;世代为官,经验丰富;掌握着舆论,有名望。正是他们将会取代旧有的贵族集团,成为新的统治集团。这是当时的历史主线,也就是当时的天时,大势所趋。所以士族集团正是上承天命,而出身官四代的袁绍正是顺应这个天命之人,是真正占了天时的人物。
“四世三公”的袁绍揭开了东汉乱世的大幕:一是向何进献言召外臣入京,引来了董卓;二是何进被杀后,袁绍带兵在洛阳杀尽宦官,让大汉朝彻底摆脱了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的怪圈;三是杀宦事件致使宦官挟天子出逃,更成为董卓掌权的直接原因,才有了后来的董卓之变;四是通过联合讨董,袁绍率先完成了由门阀向军阀的转变,开始了士族集团武装夺权的道路。可以说他代表的是当时的历史发展方向,所以是天之骄子。除了外在条件好,袁绍内在条件也很优秀,当时人称“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是个典型的高富帅。
屌丝的逆袭:三国时代
历史的河流走到此处,本应是士族学士集团从贵族手中接过接力棒,进行新一轮的执政实验。可是代表士族集团的袁氏兄弟太过无用,导致历史在这一时期转了个弯,寒门出身的曹、孙、刘三家成了鼎足之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三国事情最后获得鼎立的三家,都是“成功”的屌丝——曹操是阉宦之后,当时在洛阳也曾任城管队长,刘备出道时织席贩履,典型的小商小贩,孙权的祖父也只是吴地小官,父亲孙坚原本也只是一方太守。说屌当然不够屌,资本还是有点,曹家混京城,多少有点关系;刘家有血缘,起码多个品牌;孙家当官起家,好歹有点资本,但相比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之流,实在是差距太大。这也是屌丝逆袭的基础吧!
三个人的屌丝特质还表现在个人素质上,曹操长得丑,对自己也没自信,所以见匈奴使者要让崔琰装自己,自己在旁边扮演捉刀人。刘备一生反复无常,而且跟谁谁完,先跟公孙瓒,公孙败;跟陶谦,陶谦死;随袁绍,袁绍亡;好容易跟了刘表吧,刘表也呵呵呵了。典型的坑主公有没有呀。相比而言,孙权要好点,“生子当如孙仲谋”嘛。孙权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只计利,不求名,低头可以,缴枪的不干。可以劝曹操代汉,被曹操笑称:“这小子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呀。”也可以向曹丕称臣,但绝不交质子。也就是说我可以承认你是老大,但我这边的事,就不麻烦你伸手了。
后来代表着士族的司马家的晋统一了三国,让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这个屌丝逆袭的神话才算结束。
英雄成就了历史
一、一句话攻下一座城的贾诩。贾诩在三国留下的话语不多,但他智计深长却得到大家的公认。董卓被诛后,王允清算董卓余党,手下将领想逃回老家,贾诩说了一句:“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本来董卓死后,天下有望重新走向太平,贾诩的一句话,李傕等人带兵攻陷长安,绑架皇帝和大臣来玩,贾诩也因此成就“毒士”之名。
二、曹操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曹操宦官之后的出身,一直不被当时的士族喜欢,据说曹操年轻时曾多次找许邵,才被许邵点评了一句,就如获至宝。诸侯讨董时甚至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他的进兵建议没有一个人支持,以至他独自进兵遭遇大败。他的屯田制和“唯才是举”的主张更是打破了士族对仕途的垄断,却让他赢得了最关键的官渡之战的胜利,成为了历史的拐点。
看看当时的情况,士族代表对曹操没有一个感冒的,曹魏集团有一点小事就会被舆论放大无数倍,明明是被黄祖所杀的祢衡之死也要安到曹操的头上。
二、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的这句话,真实表现了孙权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孙权的父亲孙坚才是个太守这样的小官,靠着父亲和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孙权接手江东时,内忧外患就一直不断。孙权有勇,赤壁之战后,曹操再次南下,孙权驾船奏乐到曹营前检阅曹军,其勇更胜于空城计;孙权有智,能够调和外来士族和当地土著豪强的关系,更是把孙家变成了江南的土著;孙权能忍,不见兔子不撒鹰。赤壁之战前,他早就定下对抗曹的计划,却直到孔明到东吴之后才公布,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他却直到最后才称帝,却成为三家之中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
正是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坚定地联刘抗曹,才使得曹操一统天下,屌丝完美逆袭的历史剧本没能上演;加上夷陵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得以最终成为现实。可以说是他一力成就了三国时代,他才是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
“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
易中天在《三国纪》中如是说。
据说几年之前,易中天曾跟自己的弟子说:我现在已经不怎么读书了。但几年过去,他还在读书,只不过一为养眼,一为取材。
曾听说:药山禅师开悟之后不许自己的弟子看书,有时候自己拿着经书看,弟子问为什么看书,他说:“我只是在用书遮眼。哪像你们,牛皮都被你看穿了。”
站在历史的岸边,若以为权谋、算计就是三国,视野就太小了。正如黄沙不是长河,挟卷黄沙奔流的巨浪才是真正的长河。看历史,读历史,只取一瓢水,终究只能是坐井观天。学术不学道,终将走入歧途,那样读书,真不如不读书。
真正看完《三国纪》,掩卷而思,只留一声长叹,几分怅惘。
上一篇:教师读书交流图片资料
下一篇:济源市实验中学 关于评选教师读书先进个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