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二、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三、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 重点 ) 。
四、品味生动睿智的语言(难点)。
教学重点: 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睿智的语言(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法。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 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希腊有巴特农神庙,而我们中国能一直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迹。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迹。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叩问历史,从遥远的国度传来了正义的质问,石破天惊,回眸一瞥,向我们姗姗而来的,原来是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简介作家及背景资料。
1. 作家简介、检测字词。
2. 走进圆明园(图片资料)。 美丽————→废墟
3. 火烧圆明园资料(电影片段)。
三、朗读感知:
1. 带着感情大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 初探读感受。
3.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分为几部分?
4. 能不能直接表达看法、观点,而略去赞美圆明园的部分?
写下圆明园的美是为了突出侵略者的坏,为下文做伏笔,匠心独具。
5. 雨果怎样来描写圆明园的没?
雨果没有见过圆明园,但他却能描写的这样没,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
6. 雨果又是怎样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
四、品味语言:
齐读两部分,找出你喜欢的或令你心动的语言进行赏析。
点拨:选词选句作点评
语句赏析不离篇
看生动、看准确、看修辞、结合内容和感情。
五、合作探索:走近大师
巴特勒上尉想借雨果的名气来歌颂自己的赫赫战功,想不到的是:他竟说:美丽的东方有个圆明园,有两个无耻的强盗用无耻的手段将这美丽摧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
1.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式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3. 雨果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他的正直无私,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大师交流。假如你是一个记者,结合课文内容,对雨果进行采访,以对话的形式探讨大师的人格魅力。
六、讨论质疑:
历史的烟云早已消散,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呢?
{ 圆明园应该保留残状
{ 圆明园尝试重现旧观
七、结束语: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腐败无能,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的祖国正以他年轻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青春勃发,给世界历史的画页留下精彩的篇章。
八、课后反思:
德育渗透到位,不光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艺术成就,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憎恨帝国主义的侵略行经,更了解了伟大作家雨果爱憎分明的情感,磊落博大的胸怀,同时欣赏了大作家精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