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牛华南)(李富霞)
发布时间:2012-12-19 15:48:47 来源:
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
实验中学 牛华南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关节的结构。2、认识肌肉的特性。
3、掌握骨、肌肉、关节的协调运动。
4、理解运动是各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屈肘伸肘模型、幻灯片、肌肉受刺激收缩实验装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细致观察、正确推理的科学素养。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录象,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录象中同学们都看见了什么动物?
2、这些动物都在干什么呢?
3、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些行为录下来呢?
生:有狮子、老虎;老鹰在捕食,熊在互相打斗、孔雀在开屏;
师: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些不同动物的动作都要靠什么来完成?
生:靠动物的运动来完成。
师:动物的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
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继续生活下去。
师; 也就是对他们繁衍后代有重大的意义。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运动。请大家自主学习以下内容:
生;学习关节、肌肉、骨骼的相关内容
师:提出运动系统的组成问题。
生:肌肉和骨骼
师:动物因为他们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蚯蚓的蠕动、鸟的飞行、鱼的飞行、还有哺乳动物的行走和奔跑、跳跃,这些不同的运动方式使动物更好的生活下去,那么请大家看这样几个图片:(幻灯片出示)
蝴蝶和鹰都在飞行,蚯蚓和蛇都在爬行,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鸟的飞行范围更广,蛇的爬行更快?关键是什么/
生:骨骼
师:因为有了骨骼的存在,使得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更加自如。今天我们就以人体为例,简单来学习一下骨骼,有没有同学知道人体有多少块骨骼呢?
生:206块
师:我们人体一共有206块骨骼,这么多的骨骼要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其中活动范围最多的就是四肢了,那么大家借助书上25页的图片,它是用家兔的骨骼来说明骨骼的名称,
学生互相练习。(2分钟)
游戏:肱骨、指骨(我们用什么握笔写字)、腕骨(上体育课的时候做准备活动的是什么?)
师:刚才大家表现的都很好,但如果能自己指出具体的部位给大家就更好了。这几个骨骼是我们206块骨骼中的几个,所有这些骨骼有什么作用?
生:支撑的作用。
师:很好,骨骼就像我们身体里的框架,起支撑的作用,对动物来说也是一样的。由此可以看出骨骼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下面大家看老师自己做的一个小模型,表示两块骨骼,我们身体中的那么多骨骼都有固定的位置,这两块骨骼是如何连在一起的呢?在骨与骨之间一定有一个结构对吗?
生:对,是不是叫关节。
师:你看老师模拟关节后的两块骨骼,是不是把它们连接上了。这种连接准确的说是叫——骨连接。其中可以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当然就有不能活动的骨连接,谁能举个例子?
生:比如我们的头骨。
师:好,还有一些骨连接可以半活动,比如我们的脊椎骨。所以说能活动的连接才是骨连接。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观察一下关节的结构。(5分钟)
观察到关节的结构以后,请同学到黑板上绘图,注明关节结构的名称,加强记忆。并为了巩固再播放关节结构的动画。
因为有关节的存在,使得我们的骨骼更加牢固,运动更加灵活,同学讨论哪些结构使运动更加灵活,骨骼更加牢固?
生:讨论并总结
师:同时得到了保护,可是我们在上体育课和剧烈活动的时候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不要静坐了很长时间后进行剧烈活动,我们的关节承受不了,虽然关节有保护作用,但它还是很脆弱的,所以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
有了骨又有了关节,运动就能完成了吗?出示图片(骨骼)
生:还要有肌肉和神经。出示图片(肌肉)
师:请大家观察肌肉的结构,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在鸡足的关节中有一个结构,其中白色的韧带就是肌腱,红色的就是肌腹,在肌腹里边有神经和血管。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看:模拟一个肌肉牵拉骨活动的模型。看看骨是如何运动的。(5分钟),然后请学生解说。
生:我采用的是三根木条,首先在关节处用图钉固定,然后用皮筋代替肌肉,通过实验我发现一块肌肉不能附着在一块骨骼上,要附着在不同的骨骼上,才能完成简单的运动。
师:大家做的模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先来观看真正的上肢是如何完成运动的。观看《上肢骨运动》动画。
然后大家看我们的模型有什么问题?
生:应该是不同的肌肉附着在不同的骨骼上,才能完成简单的运动。
师:请大家看这样一组图片:木偶和机器人,模仿了人的运动器官,但为什么都不如人的灵活?
生:因为它们没有神经支配。
师:说明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能量的供应,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最后出示一组配乐的生动动物图片,结合图片的出现,教师进行结束语:动物的觅食、避敌等适应环境的行为要靠动物的运动来完成,可见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多么巨大!那么依靠运动完成的各种动物行为有什么呢?下节课让我们与一起来探究吧!
师:出示练习
反思:为了本节课能顺利、流畅的完成任务,课前我进行了充分备课。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一、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严格落实“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线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多种教学手段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了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图片和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兔的骨骼标本,能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骨骼的组成。由此也会顺其自然地引出关节的知识,再结合图讲解,学生对关节的理解更透彻。在分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时,我播放屈肘、伸肘的动作视频,让学生观看,再结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动作,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动。使我的教学过程更加简洁、明了。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也是主体。尤其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围绕我预设问题展开分析,在探究过程中,我进行巡视,了解个小组讨论情况,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以代表发言的形式把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整个过程是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一、自身心理素质在课堂上语言不够简洁精练。
二、合作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合作活动表现不够积极踊跃。这样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就影响到课堂气氛。三、学生情绪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备课时,我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重点备学生。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要针对设计的问题,多角度考虑何种方式最恰当。课堂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课前都要做出预测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免课堂上出现漏洞。同时要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课堂实录
实验中学 李富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组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师: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但你知道动物是怎样完成这些动作的吗?
(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学生:(随意猜测)
教师: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
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
学生:骨
教师: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
学生:变硬变结实了。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
学生:肌肉
教师: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教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骨骼模型,关节的挂图,想一想,人身上的关节有多少?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的普遍性)
学生:1、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
展示:屈肘的课件
学生:是肌肉
教师: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骨骼肌在骨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2、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
学生:骨骼肌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
教师:那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
(板书: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录像:再演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课件
教师: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
学生:学生做动作,体会伸肌和屈肌的协作配合。
教师: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它们互相配合完成动作。
教师:是谁让它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板书: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教师:当你做剧烈运动时,你的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
学生: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
教师: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教师:在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
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教师: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板书,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
总结: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运动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骨骼和骨骼肌。
教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吗?
学生: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教师: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就是?
学生:运动系统。
教师:但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需要其他许多系统的协调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动物来讲,有了发达的运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支持作用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 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 D.杠杆作用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韧带 C.肌腱 D.关节囊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上一篇:[同课异构]《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李银霞)(白世延)
下一篇:[同课异构]第四节单细胞生物(董国华)(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