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同课异构]《摩擦力》课堂实录(李国利)(杨艳玲)

发布时间:2013-01-03 11:11:31   来源:

 

执教    实验中学   李国利
学科    初中物理
内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摩擦力》
 
 
                                                                               《摩擦力》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生(齐声)宣誓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很喜欢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哪些同学来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而有的同学的鞋底不光。 
生:鞋底粗糙,滑的时候对地面产生一种摩擦,产生了一种阻力,阻碍滑行,就滑不起来。鞋底光滑,摩擦力非常小,产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运用经验信息去分析摩擦现象,激发了学生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滑得远和近的原因。因为滑行时会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人们叫作摩擦力。什么
是摩擦力呢?  
 二、 进行新课(出示投影片)  
生读: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师:谁能发现这种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接触面上产生。   
师:想想看,刚才几位同学打滑溜的时候,什么地方是接触面? 
生:鞋底和地面构成了接触面。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产生摩擦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骑自行车,滑旱冰的时候。  
生:溜冰的时候。   
生:走路的时候。 
师:冰面非常光滑,打滑溜可以滑很长的距离,很轻松,有没有摩擦力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问题,还要解决这样两个难题。(出示投影片)  
1.    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认真观察,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戏一:一名同学分别拉蹲下的两个体重不一样的同学。
师: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拉任军瑞费力,拉范宴铭不太费力。
拉人游戏二: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蹲在地面上,一个蹲在地毯上的同学(两人体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较轻松,在地毯上拉却非常费劲。
(设计意图:这两个游戏为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进一步作出铺垫,提高了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成率。)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光滑情况有关系。  
生: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很小。
生: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得出了结论,我们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桌上有许多实验器材,请同学们用木板、木块、测力计来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各组自己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现了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作实验的,得出了什么数据和结论。  
生: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0.6牛的力,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用0.4牛的力。接触面光滑时产生的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生:在光滑的面拉木块用了0.3牛,在粗糙的一面拉用0.5牛。在接触面粗糙的时候摩擦力就大,用的力就大;接触面光滑的时候,用的力就小,说明摩擦力也就小。  
师:刚才两个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证明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我们再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加上钩码来验证一下物体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我们先用4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1.2牛,用一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0.7牛。物体轻摩擦力就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生:我们用了3个钩码,用了0.9牛的力,放两个钩码用了0.7
牛的力,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摩擦力就大,物体轻摩擦力就小。  
师:其他组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通过实验,解决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谁来总结一下。
生: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又搭了一个台阶。) 
师:冬天有的路面结冰,我们走在路面上容易摔跤,这是为什么? 
生:是因为冰上很光滑,摩擦力比较小,所以容易摔跤。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在冰上不摔跤?
生:可以在冰面上撒砂子,使接触面变粗糙,就不容易摔跤。 
师:他的办法真好,还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穿鞋底粗糙的鞋、有钉子的鞋,在冰面上走就不容易摔跤。  
师: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这些办法使摩擦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使摩擦力变大。 
师:使摩擦力变大,改变了什么条件?
生:从光滑改变到粗糙。  
师:刚才讨论的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增加和减小摩擦力。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验,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数据,先讨论再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生:我们先在木板粗糙的一面垫上砂纸,木块上放4个钩码,在砂纸上拉用了3.5牛的力。把砂纸拿掉,在玻璃上拉用了0.4牛的力。在接触面光滑的地方摩擦力就小,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就大。另外,物体轻的时候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吗?
生:我们用毛巾包上木板,用木块在毛巾上拉,用了1.2牛的力,在光滑的玻璃上拉用了0.2牛的力。
师:无论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生: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要增大摩擦力,就要把接触面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增大,减轻物体的重量,摩擦力就变小。
师: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研究一下自行车。(教师把儿童自行车立在讲台上。)   
师:自行车哪些地方用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办法,为什么?先观察,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轮子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可以防止摔倒。 
生:车轴内有滚珠很光滑,轮子转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生:脚蹬表面粗糙,用力时不易打滑。
生:车闸的闸皮表面粗糙,在刹车时与车圈产生摩擦,使自行车容易停下来。
生:车把套上有花纹的塑料套,刹车时不会打滑。 
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自行车有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同学们看课本62页的几幅图,互相讨论,哪些情况下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   
(学生看图讨论。)
师:同学们知识很丰富,能说明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知识。我出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里有一根拉链已经不好用,请同学们想一个办法使它好用。
生:在拉链上涂上蜡,使接触面光滑,拉时就比较省力。
师:为什么省力?
生:摩擦力减小了。
生:抹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教后反思:
《摩擦力》这节课的思路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操作中的事实得出假设,然后再为学生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由经验得出的假设,最后形成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从操作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发现的事实出发,没有把结论强塞给学生,这是十分可贵的。
   验证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课堂并不是简单地以得出结论——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有意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磨练。敢于让学生“胡想”、“胡说”、“胡做”,这一步是很难放开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作这种尝试了,这是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新表现。      
不足之处:
课上得很顺当,但毛病恰恰也是学生得到结论太容易了,课上得太顺当了,学生得到训练、磨练的机会却少了。教师既要放手而又不能失控,既要引导而又不能包办。有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问题,也有教学方法问题。以后的课堂还需改进。
 
执教    实验中学   杨艳玲
学科    初中物理
内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摩擦力》
 
 
                                                  《摩擦力》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生(齐声)宣誓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很喜欢作游戏,请几个同学来作打滑溜的游戏,哪些同学来试试。   (多人在地面打滑溜) 
 师:打得非常好。我们看见有的同学滑的距离特别长,有的同学滑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有的同学鞋底很光,而有的同学的鞋底不光。 
生:鞋底粗糙,滑的时候对地面产生一种摩擦,产生了一种阻力,阻碍滑行,就滑不起来。鞋底光滑,摩擦力非常小,产生的阻力小,就滑得快(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运用经验信息去分析摩擦现象,激发了学生研究摩擦力的兴趣。)   
师:说得很好!说出了滑得远和近的原因。因为滑行时会受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人们叫作摩擦力。什么
是摩擦力呢?  
 二、 进行新课(出示投影片)  
生读: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师:谁能发现这种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接触面上产生。   
师:想想看,刚才几位同学打滑溜的时候,什么地方是接触面? 
生:鞋底和地面构成了接触面。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会产生摩擦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骑自行车,滑旱冰的时候。  
生:溜冰的时候。   
生:走路的时候。 
师:冰面非常光滑,打滑溜可以滑很长的距离,很轻松,有没有摩擦力呢?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大小的问题,还要解决这样两个难题。(出示投影片)  
1.    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师:摩擦力有大有小,跟什么有关系呢?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请认真观察,看能不能找出答案。  
拉人游戏一:一名同学分别拉蹲下的两个体重不一样的同学。
师: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拉任军瑞费力,拉范宴铭不太费力。
拉人游戏二:一名同学分别拉一个蹲在地面上,一个蹲在地毯上的同学(两人体重差不多)。 
生:在地面上拉比较轻松,在地毯上拉却非常费劲。
(设计意图:这两个游戏为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进一步作出铺垫,提高了学生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的成率。)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系;与接触面的粗糙、光滑情况有关系。  
生: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很小。
生: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游戏得出了结论,我们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桌上有许多实验器材,请同学们用木板、木块、测力计来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各组自己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体现了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和获取知识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作实验的,得出了什么数据和结论。  
生:木块在粗糙的木板上拉用0.6牛的力,在光滑的木板上拉用0.4牛的力。接触面光滑时产生的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时产生的摩擦力大。 
生:在光滑的面拉木块用了0.3牛,在粗糙的一面拉用0.5牛。在接触面粗糙的时候摩擦力就大,用的力就大;接触面光滑的时候,用的力就小,说明摩擦力也就小。  
师:刚才两个组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证明了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我们再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加上钩码来验证一下物体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生:我们先用4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1.2牛,用一个钩码放在木块上拉用了0.7牛。物体轻摩擦力就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生:我们用了3个钩码,用了0.9牛的力,放两个钩码用了0.7
牛的力,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摩擦力就大,物体轻摩擦力就小。  
师:其他组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通过实验,解决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的问题,谁来总结一下。
生: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接触面光滑时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是学生形成能力的重要阶段,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又搭了一个台阶。) 
师:冬天有的路面结冰,我们走在路面上容易摔跤,这是为什么? 
生:是因为冰上很光滑,摩擦力比较小,所以容易摔跤。
师:你们有没有办法在冰上不摔跤?
生:可以在冰面上撒砂子,使接触面变粗糙,就不容易摔跤。 
师:他的办法真好,还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穿鞋底粗糙的鞋、有钉子的鞋,在冰面上走就不容易摔跤。  
师: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办法,这些办法使摩擦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使摩擦力变大。 
师:使摩擦力变大,改变了什么条件?
生:从光滑改变到粗糙。  
师:刚才讨论的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增加和减小摩擦力。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验,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录数据,先讨论再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生:我们先在木板粗糙的一面垫上砂纸,木块上放4个钩码,在砂纸上拉用了3.5牛的力。把砂纸拿掉,在玻璃上拉用了0.4牛的力。在接触面光滑的地方摩擦力就小,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就大。另外,物体轻的时候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就大。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吗?
生:我们用毛巾包上木板,用木块在毛巾上拉,用了1.2牛的力,在光滑的玻璃上拉用了0.2牛的力。
师:无论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都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生: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要增大摩擦力,就要把接触面弄粗糙,摩擦力就会增大,减轻物体的重量,摩擦力就变小。
师: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来研究一下自行车。(教师把儿童自行车立在讲台上。)   
师:自行车哪些地方用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办法,为什么?先观察,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轮子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可以防止摔倒。 
生:车轴内有滚珠很光滑,轮子转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生:脚蹬表面粗糙,用力时不易打滑。
生:车闸的闸皮表面粗糙,在刹车时与车圈产生摩擦,使自行车容易停下来。
生:车把套上有花纹的塑料套,刹车时不会打滑。 
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自行车有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同学们看课本62页的几幅图,互相讨论,哪些情况下是增大摩擦,哪些是减小摩擦。   
(学生看图讨论。)
师:同学们知识很丰富,能说明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知识。我出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里有一根拉链已经不好用,请同学们想一个办法使它好用。
生:在拉链上涂上蜡,使接触面光滑,拉时就比较省力。
师:为什么省力?
生:摩擦力减小了。
生:抹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教后反思:
《摩擦力》这节课的思路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操作,并引导学生收集分析操作中的事实得出假设,然后再为学生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由经验得出的假设,最后形成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从操作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发现的事实出发,没有把结论强塞给学生,这是十分可贵的。
   验证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尝试。课堂并不是简单地以得出结论——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有意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磨练。敢于让学生“胡想”、“胡说”、“胡做”,这一步是很难放开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作这种尝试了,这是进一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新表现。      
不足之处:
课上得很顺当,但毛病恰恰也是学生得到结论太容易了,课上得太顺当了,学生得到训练、磨练的机会却少了。教师既要放手而又不能失控,既要引导而又不能包办。有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问题,也有教学方法问题。以后的课堂还需改进。
 
 

 


上一篇:[同课异构]九上七八单元复习课课堂实录(苗根生)
下一篇:[同课异构] 《一次函数的定义》课堂实录(卢海战)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