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三个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 郝霞云
发布时间:2013-05-28 15:34:44 来源:
上课班级:九年级10班
上课时间: 2013年3月27日
上课教师:郝霞云
学科: 初中化学
内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复习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试一试
学生依学案进行。
师:我们大家共同完成试一试的题。
师:第一题。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的方法是什么?周三强说一
生:用前一种金属单质和后一种金属的盐溶液。
师:常继凯板演化学方程式。其他练习。
(化学方程式的练习要常练,才能巩固。)
师:写好了,对照一下,相互比较。
师:写出方程式。这个反应有什么特殊性?
生:置换反应中,铁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
(这样设计旨在从已有的知识引入,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直奔主题。)
师:很好。第八单元就是有关金属和金属活动性的知识。
二、归纳总结,形成体系——理一理:
生:下面依学案归纳总结知识点。
师:1.金属材料:包括 与 。
生:金属和合金
师:塑料是什么材料呢?
生:合成材料
师:我们学过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和合成材料。
(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
师:郭书萌完成第一题的解答。
师:2、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三位同学板书化学方程式,其他练习。
生:对改纠错。
师:反应的化合物中铝为+3价,置换反应中铁为+2价。
(抓住学生易错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置换反应中铁的特殊性。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师: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生:段雨利解答。
记忆第15-20页的相关知识。
师:一起归纳。
(再次自主学习简单的易理解的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
(以上把知识脉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将凌乱的知识条理化,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师:大家知道了有关金属的知识,我们进行第三个环节。
三、典型引路,解决问题——想一想:
师:例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3 B.ZnCl2 C.MgCl2 D.FeCl2
师:我们先试着分析。
生:在置换反应中铁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与酸直接反应不可能生产+3价的铁。
师:很好。此反应规律大家已熟知。有关图像题呢?看例2.
例2.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生:小组讨论。
生:交流发言。
师:归纳:金属的活动性比较反应完成的先后。在化合价相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图像题是近年中考的一个方向,把此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学生对知识会灵活运用。)
师:例3.用实验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两种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质。
如何解答呢?
生:先写出三种金属,方案一是中间用单质,两边用化合物;方案二是中间用化合物,两边用单质。
师:还有其他方案吗?
生:用铁、铜和稀盐酸证明铁大于铜,再用硝酸银证明铜大于银。
师:很好。此问题大家掌握了,看下面的题。同学们,加油!
师:例4.在Cu(NO3)2、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师:分析的方法呢?
生:一步一个结论。
师:同学们自己先写下来再讨论。
[学生讨论]学生通过讨论,顺利完成。
(金属活动性证明的实验设计及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结合起来的题目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学生把方法和技巧掌握了,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四、知识运用,掌握重点——练一练:
[师生共同探究]先让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再给予点拨
1.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Cu、Ag、FeSO4溶液 B. Fe、Ag、CuSO4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3.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分析右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有(任写两条):
(1) ;
(2) 。
4.在Cu(NO3) 2、A1(NO3) 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5.金属插入溶液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
A.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B.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铜片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
2、掌握金属和溶液反应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试一试: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的药品是( )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锌溶液 D.硝酸银溶液
二、归纳总结,形成体系——理一理:
学生自主学习,依学案归纳总结知识点。
学案:
1.金属材料:包括 与 。
金属具有的共同物理性质是 ;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生铁和钢都是_____的合金,主要区别是 。
2.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镁 | |
铝 | |
铁 | |
铜 | |
金属与酸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 |
镁 | | |
锌 | | |
铁 | | |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铝与硫酸铜溶液 | |
铜与硝酸银溶液 | |
铁与硝酸银溶液 |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原料 ,原理 。
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②尾气处理办法 。
(2)铁生锈的原因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
、 、 。
学生交流,方程式板演。
三、典型引路,解决问题——想一想:
例1.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FeCl3 B.ZnCl2 C.MgCl2 D.FeCl2
学生分析,依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
强调铁在置换反应中的特殊性。
例2. 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师生分析图像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
例3.用实验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写出两种可行方案所需的物质。
分析:把金属排序后,依判断依据进行。
学生尽可能写出可行方案,共同评价。
例4.在Cu(NO3)2、AgNO3 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解疑。
四、知识运用,掌握重点——练一练:
1.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Cu、Ag、FeSO4溶液 B. Fe、Ag、CuSO4溶液
C. Fe、Cu、稀盐酸、AgNO3溶液 D. 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3.将质量相等的A、B两块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产物中A、B两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分析右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有(任写两条):
(1) ;
(2) 。
4.在Cu(NO3) 2、A1(NO3) 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5.金属插入溶液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 )
A.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B.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D.铜片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有如下几点:
1、本节课的复习,采用学案的方式进行,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把最完整和最清晰的知识点及知识脉络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2、注重了方法的引导,采用学生板演练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自己讲解等方法把空间和时间交还给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好。
5、多数提问克服了以往的不当的方式。
本节课值得改进之处:
1、课堂语言虽亲切,但鼓励性的语言不多,还要多加注意。
2、在提问方式上还得锤炼,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3、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不一,不能做到完全的兼顾,全体学生不能做到有效,此困惑一直存在。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王琼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专题复习:物质的除杂》 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