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同课异构《我的第一本书》(唐新亮)(胡艳芳)

发布时间:2012-03-31 17:00:17   来源: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教学实录
唐新亮
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了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人生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有没有印象?现如今我们大多数大的生活条件较好,父母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同学在学前已陆续接触过一些书,可一些同学对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而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这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
(借助本课题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检测预习
师:出示生字词:幽默凄惨奥秘酷似掺和磨磨蹭蹭翻来覆去
生:自由读,明确字音。
师:指名学生读,师生纠正。
生:齐读巩固。
(语文课课堂上进行“双基”教育,为学生奠定基础。)
三、自主学习
师:本课是自读课,希望同学们能在自读和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记叙文自读的方法和思路。
1:了解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特点。
3:赏析优美语言。
……
(引导学生总结自读的方法和思路,指导学生的学法,为下一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做铺垫。)
师:刚才几个同学总结的很好,那我们就来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学生默读,教师板书问题: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怎样的经历?
2、作者以什么感情来写这本书?
3、作者仅仅在写这本书吗?你还读到了什么?
4、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5、赏析语言:课后习题二。
    (出示问题,让学生很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之前,我按照学生感悟文章的思路精心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涉及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感情、内涵体会、人物特点把握、语言赏析几个方面,针对性强。)
学生根据问题圈点批画,整理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巡回关注,提醒学生学习习惯。
四、交流研读
师:刚才同学们自读过程都很认真,对文章的内容、人物特点及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当然可能还要一些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见解,看看哪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最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见解。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通有无,体现“兵教兵”的思路。)
师:刚才各小组讨论的都很热烈,看来同学们都能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不过个别小组要注意学习的效率,好,下面请各小组选出代表来交流这几个问题。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小组代表交流,体现小组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小组集体荣誉感,互相补充,体现全班的力量。)
教师总结:
1、这是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作者不仅仅在写书,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板书:父子情    同学谊    人狗情   故乡忆
4、父亲知道我把半本书给了乔元贞,父亲没有骂我。这表现了父亲尊重小朋友间的友情、温和、善良。父亲修补我的书,看出了父亲乐于助人。之后父亲认为我念书的地方不好,和他一起去的地方念书,表现了父亲关心我学习,对孩子负责、理解孩子。
5、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教师总结要直奔要点,语言要简而精。)
五、拓展延伸
师:“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学生写作。
教师指名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水平。)
六、课堂总结
师:无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生活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也都值得我们去回忆,去品味,去珍惜。即便生活的道路充满艰辛,我们都可以凭借知识、意志去奋勇向前,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按照学校提出的“有效课堂”的理念,我初步尝试了语文自读课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语文课成为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感悟的课堂,我觉得上课的效果比以往有所提高。
2、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按照学生感悟文章的思路精心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涉及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感情、内涵体会、人物特点把握、语言赏析几个方面,针对性强,学生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3、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虽然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容易打断他们的思路,以后应该采取个别提醒的方式。
4、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小组长的使用,今后要加强培训,让他们成为小组高效学习的推动力。
5、课堂时间安排上,有点前紧后松的感觉,今后的课堂教学要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统筹兼顾各个环节。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胡艳芳
学习目标:
一、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二、            复述“每一本书”的故事。
三、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学习重点:目标一、二、
学习难点:目标三、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 同学们,提及诗人牛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笔下那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的形象,(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诵出: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恍惚之中听邮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的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二、            检测预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作者
生:生自读屏幕上的简介。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后的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
生:一生读,找生解释,学生齐读
三、朗读感知:
师: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思考: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围绕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流淌着怎样的人间亲情?
生:大声读
生:是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生:简直是一团纸,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师:我们心里不禁和作者的朋友一样产生了疑惑:这样的课本有什么好写的呢?
师:围绕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
生:父亲、乔元贞、弄不成、等
师:依次写了哪些事呢?
生:父亲考我背书
生:我给同学分书
生:父亲帮我补书
生:二狗陪我读书
师:字里行间流淌着怎样的人间亲情呢?
生:父子深情。
生:同学情谊
生:师生情谊
生:人狗情趣
生:生活苦难
师:作者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追忆这本书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一生难忘
生: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生:人不能忘本
师: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它有何含义?
生:凝聚着苦难生活中的真情。
生:承载一段感人的故事;
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凝聚了同学的友情;
蕴含着童年的追忆;启示着命运的真谛。
师: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四、品味语言:
师:这篇文章深深打动我们,不仅仅是因为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作者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让我们细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师: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生:贫寒的,梦幻是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快乐是人狗情趣,和人间真情。
师: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因为童年生活是窘迫的,是艰苦而沉重的,哪有幽默可言?然而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使他们一和小动物在一起、一回到大自然中、一玩起来,就会充满幻想,就会什么困苦都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想。
师: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本在这里指什么)
生:本,根本,人生最初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师:枉,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
五、            拓展延伸:
师:课文结尾特意补充交待乔元真的命运,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生: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酸甜苦辣皆有营养,愿我们都能找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情!
七、            板书设计:
                  父子情                                                                           
                                         生活艰辛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谊                                                                  
                                          人间真情                                        
                  人狗趣
 
八、            课堂反思:
看了理想课堂的问卷调查,结合郭校长推荐的高效课堂资料,反思本节课,真是一堂不成功的失败课。学生内心在呼唤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课堂,让自己说,自己答,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识,而在这节课,我却犯了致命的错误,本是一篇自读课,问题展示,让学生自学,讨论,明确即可,自己却因循守旧,干了出力不讨好的事,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出现异彩纷呈的效果。提出问题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依然是表演老师预设的课本剧。还是没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一不留神,自己这个幕后导演就跑到前台越俎代庖了。静待花开,不能急于求成。在课堂教学中,思路要清晰,不能横生枝节。课件要为我所用,要简洁,不要过多,显得杂乱。品味语言要教给方法。提高自己点拔、引导的能力。评价学生时要中肯、恰当,不能一棒子打死,扼杀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应该像卫校长说的,相反,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回答不够正确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气可嘉,让我们清楚教学的盲区。这节课上完,感觉很不好。希望以后的课堂中能真正把课改落在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上。公开课其实更像镜子,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看清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同课异构《藤野先生》(董新苗)(李占虎)
下一篇:同课异构《讲评试卷》( 刘玉玲)(李银霞)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