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利用经纬网定位课堂实录(刘娴)(陈宪军)
发布时间:2013-01-04 16:03:10 来源:
利用经纬网定位课堂实录
刘 娴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新学期开学了,你怎样向你的家人和同学介绍你的位置?请问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找座位的方法吗?
学生:我的座位号是五排三列,我就找到第五横排,在找到第三列,就找到我的位置了。
学生:我是四排一列,第四排和第一列的交点,就是我的位置。
…………
师:在教室中,我们根据排和列的交点,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地球仪上,在茫茫的大海上,没有排和列,那该如何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呢?
生: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
二、新授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经纬网的作用和含义。
师: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
生:经纬网的作用是可以在地球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师:经纬网的含义是什么?
生:经纬网是地球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先让理解经纬网的作用和含义,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把学生的座位划分成经纬度做游戏,练习经纬度定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座位在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
师:下面我们把经纬网用到我们的座位中(出示经纬网图)
首先,把横排划为纬度:中间为赤道,前面为北纬,后面为南纬,每排相差10度。纵列为经度:过道为本初子午线,右面为东经,左面为西经,每列相差20度。
然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经纬度位置。请在图片上找出自己的位置。(此处应该向学生向介绍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就是自己相应的位置,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经纬网的含义。)
教师先示范经纬网中某点位置的具体写法,生思考后,找几名学生板书自己的位置。
生板书:A北纬30°和西经60º 、20°N, 10°E 、0ºE,20ºS ……
师引导学生改错。
师问:0度经线和180度是东经还是西经呢?赤道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讨论,回答
生:它们都是分界应该直接写。……
师示范:我们可以用文字表示北纬30°和西经60º,也可以这样写 (30°N,60°W),本初子午线,南纬20º或者0,20ºW,老师看到有同学写了ºC摄氏度,这样是不正确的,大家要注意不要出错。(板书显示和提示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在练习时出错。)
同学们点头示明白。
师:那么,我们就来试一试!请看B点,谁来说出B点的位置?
生:北纬60°,东经60°。
同样方法,依次列出C(30°E, 30°S)和D(0°, 0°)。之后:
师:如果给出经纬度位置,你是否能在图上找到该点?
生齐答:能。
师:那好,请看E点的位置是(30°N, 30°E),谁能上前面指出该点?
一个学生上前面指出了E点的位置。
同样的方法又找出了F(40°W,30°S)、G(30°N, 30°W) 、H(30°S, 30°)
(这样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师:请经度是20度,纬度是10度的同学站起来!
有三个同学站起来(此处应该是四个同学,由于座位和教室的不太一样出现了疏漏。)
生:可以找到四个点……
师:由此可见,在使用经纬网定位的时候,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应写准是南纬还是北纬,是东经还是西经。(此处利用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直接在地球仪上找效果较好)
活动三:“看谁找得准”:找出城市经纬度位置并引导学生了解经纬网定位的用途。(通过此活动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
师: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一般不使用这个方法定位。请你想一想,一般在什么领域会使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经纬网定位的用途:航海、航空、军事、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
师:我在这些领域里,选取几个事件,假如我们将来在这些领域工作,看看你能否快速找到事件的发生地。请看图片,仍是各选取两个,看谁找得快!
教师点拨:用经纬网定位置时需要切记经度必须说清东经还是西经,纬度必须说清是北纬还是南纬.否则不能确定某地的位置。
泰坦尼克号沉没位置(36°N,24°W)和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位置(44°S,15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28°N,125°E) 和有“魔鬼海域”之称的百慕大三角的位置(73°W,32°N)。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并引导学生观察这类地理事物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表示出来是点。
教师点拨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学生说明查找方法。
三、小结:让学生总结,理清学习思路。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表现的都非常好!基本上都学会了知识,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谁能给大家总结一下,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生:这节课主要讲了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经纬度位置。在表示时应注意写准是东经还是西经,是南纬还是北纬。另外,还知道经纬网定位的用途。
……
下课
教后反思:
《利用经纬网定位》一课的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上是比较难理解的;同时,这一课本身的学习内容并不多,它是上一课经线和纬线的延续也是上一课学习的目的,所以,只要上一课的学习基础打好了,这一课就简单多了;另外,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基于以上三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经纬网课件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熟练的掌握知识。
经过教学实践,收获很大,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是从一进入课堂就开始了。他们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座位,这一活动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浅入深学会新知识。因为找座位的原理与经纬网定位的原理是一致的;二是让学生从一进入课堂,还没有紧张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学会知识。
2、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如果讲深了,学生就学不明白。所以,将教学内容做简单化处理。即利用排列交叉点的找座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经纬网定位原理,之后,再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其次,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1、有遗漏的地方。例如,在讲到经纬网定位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说出如果不写明东西经和南北纬,就会找到四个点时,本来设计的让学生在图上找到是哪四个点,结果由于座位问题少一个点。
2、缺少终结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在课程结束时,应给学生终结性评价,结果没有给以及时的评价。
另外,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给老师带来惊喜,也给课堂效果添彩不少。主要表现在游戏求救这一环节,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情境,远远超出教师的意料,甚至比教师的设计还更胜一筹。我想,这些亮点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在备每一节课时,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上这一课时,我一定注意以上这些问题。
利用经纬网定位 课堂实录
陈宪军
利用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的第三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技巧和能力,并学以致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化繁为简、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本课时的课堂实录。
导入:(以提问复习上节内容的形式进行)
师:说说纬线的三个特点;经线的三个特点;东西经、南北纬的划分;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的排列。(最后一个问题是本节新课的基础,通过提问,既复习了已学知识,也自然地过度到了本节课。虽然复习提问的方法比较实用,但稍显平庸和陈旧,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课:
师:(板书五条纬线)这是什么线?
生:纬线
师:(仅标示赤道和相邻纬线的度数)那么根据已有度数,你能推断出其他纬线的度数吗?(改变传统的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
生:得出其他纬线度数,并进一步得出南极和北极的度数。
师:请观察赤道以北纬度的分布规律。
生:越往北度数越大。
师:那越往南呢?
生:也越大。
师: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开始越往北越大,越往南也越大。(完整重复一遍此结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此规律来判断南纬和北纬呢?(板书二条纬线,仅标示度数,一大,一小。)比如,这两条线。
生:起立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继续训练,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准确判断南纬和北纬,并正确书写。
师:引导学生用同样方法判断东经和西经。(这里处理的不好,仍采用刚才的方法得出东西经的判断方法,显得单调。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模仿南北纬的判断方法分组讨论,自己得出东西经的判断方法。)
师:下面我们把纬线和经线组合到一起,它们组成了什么?
生:经纬网。
师: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过急,没有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而是直接告诉学生。)
师:(在经纬网中板书一点)谁能来说说这个点的经纬度?
生:上讲台板书。
师:有同学修改吗?
生:修改。
师:引导学生对错误的经纬度书写方法进行修改。(加以引导 ,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修改,得出结论。最后加以强调,强化经纬度的正确写法。)
师:(板书几点,它们的经纬度的度数相同,但地点不同)观察这几个点,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度数都相同。
师:那能不能都写成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虽然度数相同,但有的是南纬,有的是北纬,有的是东经,有的是西经。
师:板书更难一些的点,引导学生写出其经纬度。(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知识,这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适当的引导,可以把学生的思想逐渐地引向更深处。)
生:上台书写。
师:非常遗憾,大部分已经写对了,但差那么一点点!(课堂的鼓励性语言很重要,即使学生做的不好,也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亮点,激发其继续努力,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生:上台修改。
师:请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做对的呢?
生:回答。
师:继续深入引导学生做难度更大的点。
师:引导学生做练习。
生:练习。
教后反思:
本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的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上是比较难理解的;同时,这一课本身的学习内容并不多,它是上一课经线和纬线的延续,也是上一课学习的目的,所以,只要上一课的学习基础打好了,这一课就简单多了;另外,课标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基于以上三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经纬网课件师生互动,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原理。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熟练的掌握知识。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注意了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达到教学目标,保持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是更多的时候应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解决,但老师却代替学生做了。
上一篇:[同课异构]《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考试》讲评课堂实录(唐新亮)
下一篇:[同课异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实录(田 爱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