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三个一] 八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课堂实录 冯艳芳
发布时间:2013-04-19 13:51:42 来源:
八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课堂实录
历史组: 冯艳芳
师:上课。
生:老师好。学生宣誓。
师: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八年级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师:(出示课件)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天安门到天安门。思考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地点在天安门。结束于新中国的成立,地点在天安门。
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答案的整理。
师:既然今天我们要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出示课件)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十年内战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便于理解第三单元的知识框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单元知识和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进行衔接,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理解知识。)
师:在了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后,接下来,我们再对第三单元的知识线索进行熟悉。
(出示课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国共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在合作期间,主要做了两件事是?
生: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
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开始探索革命道路,毛泽东从大革命的失败认识到:枪杆子中出政权。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秋收起义的失败,毛泽东把中国的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生:星星之后,造成了燎原之势。
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对于本单元知识的串讲,使学生弄清楚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师:下面我们看一道和本单元相关的题目。
(出示课件)和中国近、现代节日相关的事件。
生:国庆节.
师:和什么事件有关?
生:新中国的成立。
师:也可以说是开国大典。
生:建军节。
师:相关的事件是?
生:南昌起义。
师:南昌起义的时间是8月1日。
生:建党节。
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师:也可以说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生:还有五四青年节。
生:和五四运动有关。
师:(出示课件的答案)看一下答案,尤其要注意刚才你没有想起来的节日和事件。
生:答案的整理。
师:下面是大家记忆的时间,我给你的时间是20分钟。把卷纸拿出来,结合试卷的内容,边看书,边记忆,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在试卷中进行填写。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 不会的问题一定要问。
2、 对于试卷中加下划线的句子,一定要整理到书中相应的位置。
3、 20分钟后,我开始提问。
生:开始进行知识的记忆。师巡回指导。
师:结合学生问题的情况,在黑板上板书:
13课: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甘肃会宁。
【20分钟后】
(对于初三第一轮的复习,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熟悉课本,熟悉知识,并进行知识的有效记忆,是学生能够熟练做题的前提。)
师:下面我开始提问。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2、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性质的是?
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师:3、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生:遵义会议。
(提问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督促。)
师:提问结束,下面大家把《试题研究》拿出来,翻到22页,看易错考点。边看边划边记忆。
生:拿书、勾画、记忆。
师: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五四运动,因为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二: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第七: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端。
师:最后,大家结合刚才对知识的复习,做几道和本单元知识相关的中招考试原题。看完题后,用手指表示出你的正确答案,我找同学起来说关键词,以及你的解题思路。
师:(出示课件)表示出你的正确答案。
生:1、D
生:这个题中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关键词。
师出示第二题。
生:表示的答案是C.
师:第二题,认真看题,查找关键词。
生表示正确答案。
生:关键词是“战略转移”。
师:下一题,不要被那么多的句子吓到,你只需要在句中找到能够帮你解题的关键词即可。
生表示答案,犹豫不决,显然对于此题有迷惑之处。
师:首先我们要判断一下这场运动是什么?从关键词1919年,十几岁的孩子领导的政治运动,可以得知是五四运动,那五四运动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强调:直接。
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师:第四题。
生表示答案。
生:关键词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事件。
生:D。
(光背不练。相当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的经验。虽然练习的题目很少,但是十分必要地组成部分。尤其是练习题都是中招的原题再现,让学生接触中招,感受中招的出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历史组:冯艳芳
初三的复习课,对于我们来说一直是个难题,复习课该怎样上?尤其是初三的第一轮复习课。怎样处理时间紧和任务重之间的矛盾?
今年的初三,由于开学晚,比上一年基本上晚了三周时间,这就给我们的复习增加了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的复习,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把复习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把以往由教师对每一课知识点重申的过程,进行了删减,变为只讲知识的框架,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看书、记忆节省时间。基础知识的处理,则全部变成填空题的形式,印发成试卷,让学生边看书边记忆边填空,避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在试卷中,除了根据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外,还有每一课易错知识、重难点知识、以及综合知识的补充,在试卷中以加粗、加下划线的方式进行强调,引起学生注意,而这部分知识则要求学生用红颜色的笔整理到书中相应的位置。课堂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把40分钟分割为10,20,10三个时间段,任务分别是:第一个10分钟,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利用课件出示,进行知识框架的串讲,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不在是单纯的知识点。第二个时间段的20分钟,是学生记忆基础知识的时间。学生结合试卷中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第三个时间段,运用记忆知识做题的时间,题型主要选取5年来河南省的中招考试原题,让学生揭秘中招,掌握解题技巧。
我的这一节复习课就是根据此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遗漏的环节,那就是历史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图中学史的能力,没有体现。为本节课留下了遗憾。
由于历史学科的地位,历史知识的繁琐特点,决定了初三历史的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工程,我们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试图寻找着适合我们的有效地复习方法,使我们的每节课都高效、实用。
八上三单元复习课教学再设计
历史组 冯艳芳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串讲:
1、周恩来总理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如何理解?
开始:五四运动。
结束:新中国的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十年内战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3、图中学史:
课件出示图片,根据图片对知识进行回顾,讲解。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
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
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军长征,战略转移、转危为安。
出示的图片中,强调图片下面的关键词,理解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4、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事件相关的节日:
青年节: 五四运动
建党节:中共“一大”
建军节: 南昌起义
国庆节: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二、学生自主复习
学生结合试卷、课本进行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填写。
时间:20分钟。
要求:1、结合课本进行复习。
2、不会的一定要问,不要留下疑问。
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揭秘中招
课件出示中招试题:
1(2009年)1.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的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A.湘江
B.松花江
C.乌江
D.赤水河
2(2010年)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儿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合作实现
3(2010年)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2011年) 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鼓舞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最合适的歌词是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5(2011年)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师生共同解题。
技巧训练:查找关键词,帮助解题。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 复习《自我新认识》 姚绍恭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 藤野先生 李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