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录像三个一] 藤野先生 李春艳

发布时间:2013-04-19 13:53:30   来源: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李春艳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
2、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藤野先生的四件事,了解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说说你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藤野先生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师:那么,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生:齐读37段。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一个普通的大学医学老师能说他是伟大的吗?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对别人的帮助最觉得感动呢?要么是非常需要帮助,走投无路的时候;要么是别人给了你最需要的东西。很多事情孤立地看其实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事情也许就变得不平常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认识并交往的。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东京见闻
师: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经毫无出路,到日本去是为了寻求学问。那么他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同学们默读1—3段,思考:鲁迅到了东京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象?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都干了些什么呢?
 生: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白天逛公园赏樱花,晚上学跳舞。
师:这些清国留学生到东京干什么去了?
生: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振兴祖国了。
师:那么他们只顾逛公园赏樱花,梳妆打扮,学跳舞,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行为吗?
生:不学无术。
师:作者对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那一个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师:无非能不能去掉呢?
生:道尽了鲁迅内心的失望、愤慨与厌恶。
师:于是鲁迅离开了东京,去往仙台。那么作者在仙台都有哪些遭遇呢?
2、         仙台优待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段,作者在去仙台的路上写了日暮里这个地名和朱舜水这个人物。
师:看到日暮里这个地名,你能想到哪句诗?
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那么朱舜水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明末思想家,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忠于明朝,是鲁迅的浙江老乡,鲁迅很敬重他。所以,在仙台途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心里面很颓唐、很失落,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那么到了仙台,情况是否有好转呢?请同学们朗读第5段,看看作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生: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师:那么鲁迅是怎样的感情呢?
生::鲁迅自然很感谢,但这些都不是他最需要的,他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
师:正是在鲁迅最需要学问的时候,一个好老师出现在鲁迅的面前。他就是藤野先生。他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这令二十多年后的鲁迅感动不已,赞扬他是“伟大”的。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赞颂。
生:齐读第37段
3、         弃医从文
师: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改变了鲁迅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师:我们先来看匿名信事件,谁能复述一下故事的经过呢?
生:我复述匿名信事件。
师:那么那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师: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感到了作者的愤怒。
师:是啊,不仅是自己一个人收到了侮辱,连带着祖国都受到了歧视,收到了侮辱,这怎能不使人愤怒呢?这也让鲁迅立志一定要让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那么,看电影事件是怎么回事呢?
生:我复述看电影事件。
师:你从哪句话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生:呜呼,无法可想!
师:作者为自己的同胞如此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而感到痛心,他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激愤!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件事终于让鲁迅的思想有了重大的改变。
师:那么,鲁迅的思想的改变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生:思考。
师: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更是为藤野先生作了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与帮助,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师: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与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很难做到了!这样的人难道还不伟大吗?所以鲁迅才会充满感激地说:“但不知怎地……”
生:(齐读第37段)
三、感受主旨
师:鲁迅先生是怎样用具体行动来纪念藤野先生的呢?
生:收藏讲义
生:悬挂照片
师:二十多年过去了,鲁迅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恩师藤野先生。鲁迅把对先生的怀念化为了无穷了动力,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师:多么深的怀念,多么让人感动的师生情谊啊!鲁迅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就是靠着对老师的怀念来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的!让我们再次来朗读37段,用最深的情来表达对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生:齐读。
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回答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老师,他是————
生:藤野先生。
师:下课!
 

 

从词句入手细读文本
李春艳
这篇文章是教材里的经典篇目,过去我执教过多次,但总感觉文本千头万绪,教学设计更是拖沓芜杂,似乎教了很多东西,又似乎什么也没教——找不出隐藏在文本中的矛盾,分析就变成了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那样的文本分析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如果说,这次的教学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认为就在文本解读上。这主要是看了孙绍振教授的思想,他在多部著作中都对文本分析做了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和差异,无矛盾无以分析。怎样揭示文本的矛盾?那就是还原法,也就是想象出未经作者处理的原生的状态,原生的语义,然后将之与艺术形象加以对比,揭示出差异来,这样就有了分析的空间。我只在文言的教学中应用还原法,还没有在现代文的教学中使用过。
鲁迅用“伟大”这个词评价藤野先生。我就用还原法:藤野先生仅是一位普通医学专科学校的普通医学教授,况且鲁迅后来也放弃了从医,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鲁迅已经是文学家特别是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老师一般就是感激,怎么能说是“伟大”呢?这样矛盾就出来了,分析的空间就有了。从文本出发,揭示出这个经典文本里“伟大”的特殊性,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于是我就从“伟大”这个词入手,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找到了突破口,细读文本就有了一定的依据。我就引导学生来一一的朗读品味,感受先生的伟大,品味先生的伟大,升华先生的伟大。四件事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体会先生的伟大之处,对鲁迅的处境则引导学生抓住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来细细朗读,走入作者的心灵深处。对文本有了理解,对作者的感情就有了把握。这样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也使教学找到了一个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深度、高度、广度和厚度。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李春艳
教学目标
1、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
2、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藤野先生的四件事,了解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说说你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那么,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齐读37段。
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一个普通的大学医学老师能说他是伟大的吗?
很多事情孤立地看其实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事情也许就变得不平常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藤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和鲁迅认识并交往的。
二、研读课文
1、东京见闻
 ①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经毫无出路,到日本去是为了寻求学问。那么他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②请同学们默读1—3段,思考:鲁迅到了东京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象?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都干了些什么呢?
③你从哪些字句可以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反复朗读,比较:
 A.东京也是这样。
 B.东京无非是这样。
 C.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明确:作者的失望与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话道尽了鲁迅内心的失望、愤慨与厌恶。
2、          仙台优待
①请同学们默读第4段,你感觉作者在去仙台的路上,他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联系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朱舜水是鲁迅的浙江老乡,鲁迅心里面肯定很颓唐、很失落。
②请同学们朗读第5段,思考:出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自然很感谢,但这些都不是他最需要的,他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
小结:正是在鲁迅最需要学问的时候,一个好老师出现在鲁迅的面前。他就是藤野先生。他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这令二十多年后的鲁迅感动不已,赞扬他是“伟大”的。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赞颂。
(齐读第37段)
3、          弃医从文
              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改变了鲁迅的一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复述故事经过。
找到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加以体会。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更是为藤野先生作了反面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与帮助,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4、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与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很难做到了!这样的人难道还不伟大吗?所以鲁迅才会充满感激地说:“但不知怎地……”(齐读第37段)
三、深深怀念
鲁迅离开仙台就和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回答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鲁迅先生是怎样用具体行动来纪念藤野先生的呢?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屏显)
四、拓展延伸
从小学到现在,你最难忘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 八上第三单元复习课课堂实录 冯艳芳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世界古代史复习》 王明霞


济源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