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 > 聚焦课堂 > 正文

[录像三个一]《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姚绍恭)

发布时间:2013-12-05 14:20:53   来源: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课堂实录
姚绍恭
一、        导入新课:
师:美国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在一次与青年的座谈会上,让一个青年用最简短的语言写出自己的经历。一位满脸沮丧的青年写下了如下的经历:“—— ! 。”即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一个大句号。巴尔肯博士看后,立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略加沉思,用同样的方式写出如下回答:“、 …… ?”即一个顿号,一个省略号和一个问号。
    你们能猜出沮丧青年的“——!。”经历和巴尔肯博士的“、……?”其中所蕴含的意思吗?(同学猜想)
“——!。”意思是说:我一直勇往直前(——),却只落得伤心自叹(!),最后只能一事无成(。)
      巴尔肯的回答则是:青年时期只是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只要一站一站的奋斗下去(……),难道不会有美好的明天吗(?)
(反思:呼应本课知识,同时也体现我们前面所学知识点,另外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美好的明天,但是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去奋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话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二、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师:阅读课本,P120—125页的相关内容,阅读的同时,完成《基础训练》P176的填空题。(时间:10分钟)
(反思:这一环节这样设计体现出我校的教学特色:自主学习。这样设计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下边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师生交流、重点释疑:
活动一:寻找篇
谈古论今,寻找“艰苦奋斗”的足迹
古代;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分小组交流,省略
师归纳: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 ,在不同的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都时刻存在,且不断地被发扬光大。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民族之林。
(反思:通过让学生交流,感受艰苦奋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精神。与此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型。)
活动二:解读篇
师: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两种观点:
观点一: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
观点二: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
你同意那个观点,理由是什么?
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省略
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
师:艰苦奋斗精神表现为:坚定的信念与目标;不畏困难与挫折,永不言弃的态度 ;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担责任、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品质;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开拓创新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艰苦奋斗精神的新的内涵。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吗?提示: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归纳:第一,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排在较后的位置。
第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求的。脱离国情的高消费,容易助长人们的享乐思想,滋生种种腐败现象,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反思:寻找本课与前面所学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师过渡:我们作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来说,又该怎样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呢?
活动三:传承篇
师:食堂的剩饭剩菜,学习上的懒惰,就易避难,有你的身影吗?
我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又该怎么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呢?
学生:交流
师: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合理消费,自觉抵制相互攀比的不良思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
学习上:刻苦钻研,上课要认真听讲,作好笔记,认真完成各科作业,考试不作弊等等。
(反思: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与艰苦奋斗不一致的地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学习这种精神,践行这种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师:最后老师送大家几句话:“——…… !希望同学们勇往直前,一步一个脚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学反思:
姚绍恭
在本节课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授课思路比较清晰,按照寻找篇——解读篇——传承篇的顺序,带着学生从学习、了解艰苦奋斗精神,到将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中。
2、对于教材内容,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比较准确。
3、精心选择的教学素材,包括两段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对于教材的挖掘比较到位,尤其是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另外也关注到了知识点前后的联系。
5、本堂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但是对于这节课,留给我更多的是反思,在这节课中,有以下环节,我还做得不够好:
1、在给学生的自主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没有给出学生明确的问题指向,导致学生对本科知识的重点和脉络把握得不够到位,书中的范例、插图、典故等运用的不够充分。另外在学生自己看书的过程中,多次打断了学生的思路,没有留给学生最佳思考时间。
2、对于新闻播报中的王振明和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两段视频,素材选择的非常有价值,但是没有做到充分利用,两段视频对学生而言都只停留感官的刺激上,如果能让学生就视频内容充分交流,甚至动笔完成自己的观后感,效果会更好,我们要帮助学生从主观感受深化为理性思考。
3、本节课并不缺少小组讨论、交流,但是每个组中,都有个别同学由于座位的问题被边缘化,也有个别同学对讨论参与并不积极,这也导致了在上课过程中少数同学思维活跃、太过积极,个性得到了张扬。而我们进行小组教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去合作,去探究。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给小组成员更明确的任务指向和分工,这样的问题也会得到合理避免。
4、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差就差在主观题的解题上,让学生当堂进行问答题的反馈练习一是能提高学生作业的认真度,提高练习的时效性;二是能够配合考试,进行限时训练,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与效率;三是通过反馈也能够发现差异,从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本节课由于课堂生成的一个问题:程门立雪,能不能体现艰苦奋斗的精神,于是花了5分钟左右来解决这个问题,导致课后的反馈练习时间不够充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当堂动手自主训练的时间,讲练结合做得还不够到位。
对于本节课来说,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优秀的老师一定是善于反思的老师,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每节课的教学完成后,只要我们能做到认真反思,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学再设计
姚绍恭
一、      导入新课:不变。
二、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这一环节,学生完成后,一方面学习快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让其先做《基础训练》后边的练习;另一部分,学习慢点的学生,继续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时间到后,教师可以在增加一个活动:全体学生把填空题一起读一遍,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基础知识。
三、      师生交流、重点释疑:
活动二:解读篇:
此处增加一个教学内容:对比济源“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和今天济源市的城市精神“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有什么不同?
教师想让学生分析我们今天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那么要学习愚公哪些精神品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今天济源市的城市精神“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是什么意思?
从而得出结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四、      师生小结、反馈巩固:
这一环节,增加一个活动:师生小结,要不本节知识的要点归纳出来,便于学生抓住要点,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
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集中     表现
 
创业精神
(艰苦创业精神)
新时期   新内涵
 
开拓创新精神
 
 
 

上一篇:[录像三个一]《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赵功如)
下一篇:[录像三个一]25.1.1 随机事件(李莉)


济源软件开发